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从空间之力至诸天 > 398.安排

398.安排


    终究是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小丫头。

    用假死来鞭策一下田灵儿,似乎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电光火石间,陆渊就已经想好了自己该如何退场并躲在暗处搅弄风云,也迅速整理好了自己这个身份的羁绊与牵连,并把目光放在了实际利益上。

    首先,他的收获并不少。

    青云门的功法,他已经拿到手了。

    唯一缺少的,就是参悟天书。

    不过,功法本就是天书的衍生品。

    目前来讲,也可以将就着使用。

    最好的肯定是没办法再追求了。

    但融合几卷天书的工作,他目前其实已经完成了,缺少的只是时间,以及青云门的这卷天书。

    青云门的天书还并不是来个人就能随便参悟的,即便是陆渊,十年来都没进过幻月洞府,和他在其余几宗里享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

    天音寺里,无名渊已经参悟过玉璧。

    鬼王宗里,路元也见到了天书第二卷。

    滴血洞中,柳鸢参悟了天书第一卷。

    焚香谷除外。

    因为焚香谷修行的是巫术。

    准确来讲,是玲珑留下的传承。

    玄火鉴和诛仙剑也是一个品质的神器。

    由此可见,这是两条不分上下的传承。

    但陆渊现在研究的是天书。

    所以,焚香谷的东方源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就算是想要触类旁通,恐怕都触不到东方源的身上。

    陆渊曾怀疑过,玲珑的传承代表了洪荒世界里的巫族,只不过目前没有证据,也只是猜测而已。

    但说起天书,陆渊在近些年的修炼中就发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有宗门修行的法决,要次于所有宗门内部的天书上记录的法决!

    比如说鬼王宗的秘典。

    魔子路元曾修炼过。

    只不过,由于身份的变化,魔子路元也终于看见了鬼王宗的天书第二卷,并参悟出了更完整的分卷。

    而在参悟完天书后,陆渊也就发现了秘典中存在的缺欠,以及种种弊病,完全没有天书上写明的那样完美无缺,反而像是简化后的残次品。

    再比如说天音寺的大梵般若。

    无名渊曾修炼过。

    但当参悟过玉璧后,陆渊就发现,玉璧上确实记录了大梵般若的修炼法,但大梵般若却只是这一卷天书上的一部分,甚至谈不上精髓!

    当然。

    也绝不是什么边角料。

    不过,好处在于,大梵般若总算没想鬼王宗里的秘典一样处处是坑,虽然没学到什么精髓,但对一些平庸的修炼者来讲,反倒是好事。

    而鬼王宗就是太吸取精髓了。

    精髓方面倒是传承了下来。

    但其他方面可谓是丢了不少。

    最开始,陆渊在鬼王宗里就曾发现过这个问题,只不过,因为没有找到到确凿的证据,外加例子过于稀少,陆渊也就没太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可直到天音寺的结论出来后,陆渊才突然从这两件极其相似的事情中,察觉到了一些问题。

    现在的修行法,会不会都是天书的残次品或一部分?

    炼血堂的天书不具备参考价值。

    因为柳鸢直接上手的,就是参悟天书。

    炼血堂的功法都不知道被丢哪去了。

    最开始,年老大等人修炼的都还是零碎的功法,别说和青云门相比,就算和焚香谷里的那些残缺传承相比,都算的上是极其零碎。

    自然,也就不具备对比的价值。

    但在后来,陆渊一考虑天书的存在,以及天音寺历代参悟天书的习俗,顿时也就恍然大悟。

    天书这玩意,其实和修仙小说里的玉简差不多!

    表面上看,往头上一拍就行。

    但实际上,如果让一个筑基级别的菜鸟去参悟一个记录着元婴修炼法的玉简,基本上只有两个可能性:

    第一个可能性,是运气比较好。

    如同蚂蚁搬山一样,慢慢传输。

    第二个可能性,是运气不太好。

    就会像西瓜一样,突然炸裂开。

    原因其实很简单。

    人的脑容量都是有限的。

    准确来说,任何生灵的脑容量都是有限的。

    人不可能无限制记忆。

    而面对这种知识灌输的情况,稍有不慎就会被大量紊乱繁琐的知识冲垮,要么就是大脑这个处理器过热炸开,要么就是大脑这个处理器直接死机,但没立刻坏掉。

    前者自然是死翘翘。

    后者估摸着也是变成白痴。

    总而言之,知识这种东西,最好不要用这种粗暴的方式灌输,但只要自身的硬件跟得上,其实也没问题。

    而天书,在某种程度上,和修仙小说里出现玉简差不多;只不过,天书使用的是让查阅者自行参悟,玉简则是一股脑的全塞进来。

    因此,悟性不够的,纵然看见了这本天书,也无法从中参悟出什么。

    悟性够的,可以参悟到一部分理论。

    悟性强的,可以参悟出一本修行法。

    悟性极强的,可以看见这一卷天书。

    修为和心境完全是两种概念。

    因此,天音寺才会有不少主持,亦或是已经归隐的高手,常年坐在玉璧下,参悟这卷天书。

    追求的,就是更进一步。

    这也是普智上青云的原因。>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