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youtube的前股东,范无眠当然会关心这家公司的情况。
而且他现在还是企鹅集团的大股东,以企鹅集团在内地市场上的地位,同样可以玩“掐尖式并购”那一套,砸钱将其他好项目收入囊中,尝试提前打造出完整的互联网生态链。
因此范无眠觉得很有必要从硅谷取经,看别人究竟是怎么做生意,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
蒲嘉静感慨了句:“生意做大了,也会很头疼啊。”
“确实,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放在哪里都适用。所以我只打算主导一家企鹅、一家土豆网,剩下的项目参股投资就可以,或者通过企鹅集团实现扩张”
范无眠找到“美国微博”,发现页面布局跟企鹅微博非常像,在一些功能方面则有细微的差别。
它允许用户之间发送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有斯坦福大学的姑娘分享自拍照,底下跟着十几条评论。
功能挺全面的,但用户数量实在太少,导致平台上缺少优质内容,更多则是一群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们自娱自乐。
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做推广,源源不断吸引新用户加入,创造一些更有趣的微博内容,估计过不了多久这家网站就会自然消亡。
简单了解过后。
范无眠又查了查相关信息,发现几个月前推特已经问世。然而目前的推特,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跟微博平台相比属于两码事。
另外还有几个公司也在做微博平台,跟“美国微博”差不多,都还没有闯出名堂,用户都扎堆跑去玩facebook了。
用手托着下巴,范无眠开始思考这个项目是否真的有前途。
在facebook已经问世,并且跟微博功能存在部分重叠的情况下,让这个美国微博平台显得有点鸡肋,必然会导致获客成本增高、广告收入下降。
换句话来说,引流的成本太高,还很难将用户给变现。
这意味着用户规模越多,公司的开支也就越大,哪怕初期闯出些名堂,等到公司的现金流烧完,仍然很容易中途夭折。
企鹅微博有上亿用户可以低成本引流,在美国则走不通这条路,因此没办法照搬企鹅微博的发展经验。
自然而然地,范无眠还想到这里是美国,许多审查制度没有内地严格苛刻。
倘若提前推出“阅后即焚”功能,让美国版的微博带有些“约会”属性,说不定有机会吸引一批饥渴的年轻用户们自发涌入,将获客成本拉低下去。
带点颜色,再跟企鹅微博一样吸引好莱坞明星们入驻,将它打造成一个吃瓜、分享趣事外加约泡的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