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后做实验,都知道哪里会出问题,当然不会有问题了。”
“前面已经有探路的了,所以才这么成功……”
也有不少人反驳,“高能所的实验发现了特殊节点,当时出现的时候烧穿了隔热层,后来设备出问题才去费米实验室。”
“只能说运气好,否则早就出事故了……”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即便是于飞等人也承认自己的运气好,想想能活到现在也不容易,第一次是在高能所实验基地,设备内部只是烧穿了隔热层。
第二次在费米实验室,却根本不被允许参与实验。
两次,都躲开了危险。
混乱力场研究组内部却没有讨论相关的问题,他们是在和张硕一起研究另一个发现——
惰性气体防护层的检测数据。
实验主设备内部改造,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一个‘惰性气体防护层’,防护层是氖气、氙气的混合气体,可以对强力扩散效应产生抗性,也就是阻拦扩散效应的传导。
其中氖气受到强力扩散效应影响,有一定比例会发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
氙气则几乎不受影响。
在一次实验过后,就可以对惰性气体防护层进行测定,检测其内部反应情况,并和混乱力场实验数据进行对照。
两者数据一致,就能确定实验非常成功。
结果测定却发现,两者数据比较存在不小的差异。
“氖的反应比率偏小。”
“这是不正常的,是不能解释的问题。”
“惰性气体层情况和实验数据对不上,为什么呢?哪怕只是强力扩散边缘效应覆盖,偏差也不可能这么大。”
办公室里都是高能所的学者,并没有国际合作组人员,因为牵扯的是安全防护层的问题,惰性气体保护对外还是保密信息。
一群人讨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张硕凝眉提出了一个可能,“难道是不同温度环境下,单元素对强力扩散效应的‘抗性’不同?”
“就像是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高,不同温度的电阻不同。”
这个说法让办公室为之一静。
于飞第一个反应过来,“还真是有可能啊,不同温度,元素抗性也不一样。”
“只是,好像反了……”
“确实是反了。”朱旺道,“按照常规理解,温度越高,元素反应比率也就越高,但是……”
“好像是啊!”
“设备内部温度高,惰性气体层原子也会非常活跃,常规来说,反应比率应该更高才对。”
办公室里又继续讨论起来。
多数人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然也因为他们对于原子核核力拆分实验并不了解,但他们的理解还是没问题的。
即便是把刘旭找过来,也不会觉得他们说的有问题。
温度越高,反应越强烈,有什么不对?
张硕同样感觉很惊讶,但因为对于理论非常了解,马上就给出了解释,“元素对强力扩散效应的抗性,和反应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