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作乱于岑港,四处劫掠粮草,构筑营寨,叫嚣着要为王直报仇。
于是,戚继光抗倭生涯中的重要战役岑港之战爆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岑港易守难攻,倭寇依托险要地形与明朝军队纠缠长达数月,沿海州县也烽烟四起,戚继光等将领疲于奔命。久攻不下的他等到了来自京城的一封诏书,剥夺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职位,限期1月内荡平倭寇。
明军不得不改变打法,士兵们无论白天黑夜不间断的擂鼓佯攻,时间一长,倭寇也疲惫不堪,锐气尽失,内部也产生了猜忌。戚继光趁机强攻岑港,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仍有一部分倭寇乘船从海路溃逃,直奔建福而去。
最终以明军伤亡3000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有部分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也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利之一。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就在朝廷有人以通倭的嫌疑准备弹劾戚继光时,戚继光却因平定了王直的功劳而副官。戚继光认识到要想将倭寇彻底赶出明朝,就必须全歼或者重创他们,而想要获得真正的胜利,这位年轻的指挥官又该做些什么呢?
戚继光到江浙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3000人,在戚继光的指导下训练将其练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号称戚家军。
戚继光在义乌募兵之后,本日便爆发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总决战,战败的武士和浪人大量涌入明朝,造成了明朝倭寇的大泛滥。
因此,在海疆危难之际,戚继光根据闽浙沿海一带山岭沼泽密布,倭寇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又擅长伏击的特点,在一场士兵私斗中突发灵感,创造出了专门用来克制倭寇的阵法,因此阵左右对称,故名鸳鸯阵。
鸳鸯阵改变了以往军镇大兵团作战的传统,设立了11人的作战小队,这也被人称为最早期的特种部队。最前方为队长,或持战旗或持长枪,他的身后有左右两队,最前方是盾牌手,盾牌也分为长牌和藤牌。
鸳鸯阵的狼筅是用竹子制成,能化解倭刀劈砍的力量,挡住视线,身强力壮者手持还可以转动枪柄,也可以直接杀敌。鸳鸯阵的成功就在于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几乎没有什么破绽。
嘉靖年间,中外火器结合发展,戚继光则认为鸟铳可排第一,于是鸳鸯阵也可以随时转化成火器队形,长枪手换成鸟铳手,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1561年,倭寇率2万余人,50余艘战船进犯浙江,一伙3000人的倭寇沿途烧杀抢掠,直扑台州而来。戚继光率领1500戚家军一夜急行军110里,赶至台州与倭寇于花街相遇。花街之战让戚继光排练已久的鸳鸯阵大显神威,戚家军大获全胜,全歼来犯的倭寇,斩敌308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随后戚家军在上峰岭之战斩敌344人,戚家军阵亡三人,长沙之战擒获斩敌56人,戚家军无一伤亡。历史上把这几场连胜称为台州大捷。
戚继光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