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玉一听相公动了怒,忙陪笑道:“平安当然是个好孩子,我说他人养多了也是心疼他,你们坐,我这就让婆子上菜来。”<br><br>出了门,她的脸色也难看起来。<br><br>相公是不是有些过于看重平安了?<br><br>真正说来,平安的户籍上是姓万,私家族谱上是有常顺的大名,但常家户籍上真正的儿子还是她的彦儿。<br><br>这些不说了,平安这孩子确实不错,又很少住这边,就当是一个亲戚走动,她心里是愿意对他好的。<br><br>这不,腊月初她就去铺子给他做了两套很不错的棉袍,还有一件锦缎披风,加上鹿皮靴,也有六七十两银。<br><br>今日她不过顺着杆子试试相公的口气,如果相公愿意,等平安过来,也是可以问他讨要冬日种菜的方子。<br><br>做这一切还不是为了儿女的将来?<br><br>有了其他收入,相公也不必日日辛苦写话本了。<br><br>现在想想,成亲之后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那当姑娘时又何必学那些琴棋书画?不当吃不当喝的。<br><br>张氏有些气馁,自己在赚钱上一点天赋都没有,父兄在她出嫁给的一些铺子和田地,她都只能收些租,日子比下是有余的,但比上就是太不足了。<br><br>张瑾平看妹夫勉强挤出来的笑脸,心里把妹妹骂了一万遍,在家当姑娘时很是乖巧,怎么成亲不过五六年,就变得如此市桧?这样跟集市上做小生意的妇人有什么区别?<br><br>“妹夫,瑾玉说话不过脑子,许是在家带孩子带昏了头,咱们别计较她,她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其实心肠是不错的。<br><br>平安是多好的孩子,我爹都恨不得抢回家中养着,我也是稀罕的要死。”<br><br>常春风心里这才舒服多了。<br><br>这么贵的冬菜,平安隔几日就送一小筐,过年给做的两套衣服还是他催着去定的,他心里很是不舒服,但顾虑到马上要过年,也不想跟她吵。<br><br>他爹在世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家和万事兴。<br><br>曾经很是不错的人,变得他有些不认识了,打平安方子的主意,在他面前不止提过一次了。<br><br>这样的话怎么能说出口?<br><br>“不会,没事的,大哥,您喝茶,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br><br>刚好张瑾玉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