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秦时明月之政 > 关于秦始皇称呼的补充说明

关于秦始皇称呼的补充说明

这个规矩还有个例外,天子无氏,只有姓,因为氏的演变主要是代表和土地绑定的荣耀,而全天下都是天子的,故而天子无氏,因为法理上全天下都是天子的。

    (关于传统意义的‘天子’意义,以后再详细说。)虽然也有姓氏演变的一些其他原因,但是主要还是上面这个最重要的政治原因。

    如果把姓氏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树干就是姓,树枝就是氏。

    拿周朝来说,周王室这棵树的树干就是姬姓,树干就是各种各样的氏,作为宗主的周天子毫无疑问是树干,故而天子无氏本身具有着很大的政治性。

    从这个道理上来说,自始皇帝得天子位,称始皇帝后,称呼始皇帝为嬴政才是最正确的。

    无论是秦是赵,都不过是一隅之地而得氏名,占据全天下后,抛弃氏的使用才是对的。

    还有就是自一统后,始皇帝一统天下,废了六国的贵族(当然,他们的国家都被灭了,承载他们荣耀的土地都没了,自然氏也就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姓氏逐渐统一,合为一体,不再分那么细致。

    同样,始皇帝废除分封制,也就已经没有了氏的衍生空间,加上天下越发广茂,即便没有姓与氏区分,也基本不会再造成一些伦理问题,所以姓和氏也就逐渐合二为一,这个举措本身也是有着政治性。

    当然,王朝变换,后世王朝官方之称呼,肯定又要回到始皇帝他原本的正式称呼,这本身也算一种贬低行为,同样有政治性。

    现在大家很多人纠结的,就是始皇帝在称帝以前,他的氏到底是什么。

    目前大家争论的主要是两个,就是‘秦’和‘赵’。

    因为从春秋战国当时的礼法和习俗来说,以国为氏才是正常的,也就是秦。

    但是这也不一定,如果之前已经有了氏了,自大宗分小宗出来,也不一定就会改氏,哪怕后面小宗更发达了,也不是必须改的,况且秦国在当时本就是处于偏远地区,甚至刚开始被称为西夷,没那么遵守规矩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既然确定不了,还是要拿史料说话,汉朝以后的就不具有参考价值了,只能拿汉朝及以前的史料论证。

    对此有争议的,欢迎讨论,但是不接受没有论据的抬杠,必须拿出证据说话。

    先说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是‘赵’氏,因为这是史料明确记载的。

    《史记·秦本纪》记载: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缪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小可爱不乖,腹黑总裁强宠生崽被囚五年,替嫁后国公府跪求我原谅空间通末世,我带飞全家很合理吧八零换亲:娇医美人被高冷大少宠上天开局被陷害,我原地突破绝世医仙季总,温小姐终于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