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改革以及皇帝于皇宫宴请“工匠”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金陵。
立时引来了无数的热议。
“科举竟然要加入其他科目,看来以后读书,不能只读圣贤书了!”
“新皇锐意革新,这天下是要大变啊!”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从前科举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科目的。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十科。后来才变成纯以经义取士。”
“说得不错,那时还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说法,如今新皇改革,不过是恢复古制罢了!”
恢复古制,这四个字,在民间一直都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在许多老百姓天真的想象中,古代社会是无比美好的。
后来才变得“礼崩乐坏”,每况愈下。
故而,很多朝代的改革,都会以恢复古制作为“口号”,以此来凝聚人心。
而每每抨击当时的社会,批判社会时,人们就会提及“人心不古”四个字。
就是因为在很多人的幻想中,古代社会的人心纯朴,社会美好!
“还是不一样吧,此次科举,陛下增加的是医学、农学、数学、经济、物理等科目,与古制有所不同。”
“依我看啊,陛下改得好。特别是医学和农学,与咱老百姓息息相关!”
“哈哈哈,咱们种田的老农,也能参加科举了吗?”
“瞎想什么呢?陛下要的是会科学种田的人,可不是连大字都不识的。”
“你们说,这种田真要会识字才行吗?咱一个字都不认识,还不是照样种吗?”
“那不一样,人家书里面写的种田方法,比咱们那两下子厉害不少呢!”
“再厉害还不是得下田去种吗?难道他书里能长出粮食来不成?”
“可我听说,其他科目录取的人,只是进那个什么新成立的京师大学当老师,或者读书,并不能直接做官啊!”
“那也不错啊!京师大学的老师,朝廷给的俸禄应该不低吧。”
“再高那也不能和当官的比啊!”
“我是听说了,先入京师大学,以后还是会挑选里面优秀的人,去入职做官。”
“看来,这时代真是变了!”
自古以来,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这个读书,与后世的读书,其实是不一样的。
这个读书,独指读圣贤书。
其余各行各业,如木匠,医生,帐房……乃至下九流的戏子,他们读书吗?
实际上,以后世的标准来看,他们也读书!
只不过,他们读的是各自行业内的“专业书”。
就是戏子要背台词,也是要读书识字的。
然而,他们并不会被社会认可是“读书人”。
只因他们读的不是圣贤书!
相比那些一辈子在书山里皓首穷经的老学究,他们的文化知识也更浅薄。
在儒家读书人眼里,他们至多就是认识几个字而已,算不上什么读书人。
然而,如今这些人也在一夜之间具备了参加科举的资格,自然给人极大的震动。
“哎呦,我说你们也别吵了,这次皇帝还邀请了研制了蒸汽机的工人进宫,要赐宴呢。”
“工匠竟然也有机会吃上御宴,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啊!”
“岂止是能吃御宴,听说还会被封爵呢。”
“据说贡献最大的人,将被册封为国公,也不知是真是假。”
“此事已经传了很久啦,估计是假不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