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然成了大路货,基本上每条街道,都有一家作坊。
就包括何雨柱前两年搞的炒货那些,别的街道也是有样学样,真就养活了不少人家。
还有何雨柱牵头搞的大棚,虽然这两年基于材料的限制,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但在四九城周边,还是花大代价搞了好几家。
现在到了年关附近,去供销社买把韭菜回家包点韭菜馅饺子,已然是四九城老百姓的惯例。
也就是如此,现在像是豆芽这些东西,已然告别了高利润时代,算是普通化了。
南锣鼓巷这边的豆芽作坊,到天气暖和的时候,街道还要补贴两个。
也就天冷的时候,作坊里能挣点钱。
这还是有价格保护的情况下。
这是这个年头的最大优点,哪怕就是粮食,算尽成本,收购价上总会让农民挣一点。
当然挣的那些,到了公社,然后分到每个人头上是挣是亏,那就说不清的事了。
花妮正好碰到从家里摔门而出的闫解旷,
“解旷,这是怎么了?着急忙慌的?”花妮差点被闫解旷撞到,自然问了一句。
闫解旷看到花妮,倒是客气,对着花妮点头微笑道:“嫂子,您下班啦?
没事,跟我爸斗了两句嘴。”
“你们这些孩子啊!”花妮摇了摇头,却是不好说什么。
花妮今天碰到的第二个人,就是刘海中,刘海中是怀里揣了点东西往外走去。
花妮作为小辈,自然又得客气,却是问道:“刘叔,您这是干嘛去呢?”
刘海中迟疑了一下,却还是说道:“我一个小徒弟家里,爹妈不好,我过去看看。”
“啊?”花妮惊讶。
这倒不是惊讶别的,而是像是徒弟家父母出事,刘海中作为师父,最多也就出个份子。
而看着刘海中现在怀里这鼓鼓囊囊的,估计是拿着硬货。
刘海中强撑着笑容说道:“说出来你也知道,是我一个姓蓝的徒弟,也是大学生。被他叔叔影响到了,现在待岗。
家里连隔夜米都没有了,求到我头上,我不帮说不过去。”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票,收藏,谢谢支持,谢谢厚爱。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