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专员,还是帝国方面,都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最多说一句,东大职能部门的策略出了成果,利用时间缓冲有点效果。
但最多是崭露头角,摸索制作和叙事依然需要时间。
只要东大电影市场放开,弹指可灭。
而且叙事方面帝国优势极大,只要舆论施压,给这种新导演压力,打击他们商业化信心,让他们产生在艺术上证明自己的念头,问题不大。
未曾想沈三通不讲道理。
根本不在乎艺术电影叙事,头铁的不行。
不过不用慌,只是小小的意外。
沈三通培养新导演,那就想办法拉过来,至少从沈三通手下弄走。
事实证明,沈三通只有一个。
宁昊很正常,脱离了沈三通之后,在这套叙事之下,很快钻了进去,弄了《无人区》,直到现在都没走出来。
不出意外的再一次出了意外。
沈三通不受影响,心如同铁石,继续往前。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从港岛手里夺下了商业片,又从老一代手里拿走了古装片,并且重塑成为了自己的历史大片。
不再是过去的工作室、小作坊模式,沈三通围绕自己打造了一套体系。
最初这套模式,是为了满足沈三通一年两部戏,后期有人制作。
也正是一年两部戏,开足马力以一己之力提升整个制作流程,滚雪球一般的扩大。
迅速的,只用了几年时间,完成了新老接替。
整个过程快的不可思议,帝国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积累,以及00年代后的其他操作,从结果上来看,正好为沈三通扫清了前路。
把老一代导演给忽悠瘸了,没人给新王挡路。
市场完全空出来,沈三通只需要提枪上阵就行了。
前戏已经做好。
史密斯专员心里那叫一个复杂。
胡总编一见专员不高兴,立刻安慰道:“沈三通不代表我们,这只是暂时的小小困难,我们一块想办法解决就是。”
“是啊,是啊,专员不要苦着脸,来喝一杯。”
“沈三通得志便猖狂,其实不用怎么样,过不了几年就会自己完蛋。”
有个出身电影行业的更是拿出事实:“对,专员,讨厌他的可多了,要五成票房分成,只是现在他那个公司能赚钱,院线恨死他,只要失败一次,就起不来。”
史密斯专员手微微颤抖着,用无比巨大的意志力,端起了桌上的咖啡,忍住喷他们一脸的冲动,痛苦的抿了一口。
苦啊!
如果不是知道这些人,确实不是卧底,他真的以为这些人是卧底。
还不能骂。
都是有身份有职务的体面人。
胡总编这种,身家不低。
大概是02年东大房地产市场改革,这老小子就上车了,现在至少有两套房。
随着东大经济发展,眼前这些人真不是靠好处能收买的。
经费上头要吃,史密斯专员自己也要吃钱。
能拿出来的也就是一两千美元。
不再是十年、二十年之前,稍微用点经费,相当于首都城市的一套房。
现在全靠既有印象维持。
史密斯专员气的要死,依然只能好好说话:“各位,指望沈三通自己倒,我觉得不太现实。”
“我们很多谋划,像是打在了空气上,我们要想其他办法。”
二月份春节档,三通娱乐的两部戏,都有发力狙击。
也有业内人士进行配合。
但没用。
《囧途》作为系列第三部,前两部都是影史级别的电影,创下了各种记录,有着庞大的观影群体,要说靠舆论干掉,还是很难的。
所以舆论上发力重点是诸葛亮这部戏。
因为沈三通证明了他真的心里有一个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