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您说小天师一念能平,所以有此境界,我说如果,如果有一天,他这一念不能平了,又会怎样?”
左若童说道:“那他就会跌境。”
剧情里,无根生便是因为某些变故跌境了,一念不能平,最后搞出许多祸端。
李慕玄想起师父说张之维是十地的菩萨,便询问道:
“那他如果跌境,是不是就成阿罗汉了?”
左若童摇头,“这笔帐,不是那么算的,到底会变成怎样,谁也说不好,不过,为师倒希望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
李慕玄继续道:“说起来阿罗汉,之前小天师闯山的时候,三论宗的和尚感谢小天师,说他超度了吴曼,让其破了无明,达到了五蕴皆空的境界,五蕴皆空就是阿罗汉的果位吧!”
左若童点头:“是的!”
“可他刚证得阿罗汉就死了,这不白证了吗?”李慕玄问。
…………
…………
另一边。
“那吴曼刚证得阿罗汉就死了,这不白证了吗
?”
张怀义也在问张静清这件事。
刚才,他们一行人在问张之维闯山的事情,张之维开始闯山的时候,他们在爬山,错过了很多,事后当然得补起来。
先前不好意思问,是因为左门长和师父在论道,两个前辈的论道是很有价值的,张之维闯山的八卦,自然要延后,现在左门长走来,他们便问了起来。
张之维也不是喜欢藏着掖着的人,便讲述了一遍。
众人听到三论宗的莫论大师,因张之维帮了吴曼一把,心存感激,不插手此事后,就自然而然的谈论起了吴曼的事。
之前他们不觉得吴曼有什么了不起,但在听了恒林大师讲佛之后,他们才猛地发现,吴曼非常了不得啊。
可既然如此了不得,那为何要赴死?
张怀义不解,若换作是他,面对张之维,即便真打不过,他也会殊死一搏。
毕竟好不容易到达那个境界,怎能甘心还没好好感受一下就死掉?
他问张之维缘由,张之维说,若他若不体面,他会帮他体面。
张怀义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问了师父张静清。
张静清说道:“当他决定赴死的时候,他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无论之维杀不杀他,他都要死,若他决定不死,他也就证不了。”
一听此话,张怀义不解:“难道照见五蕴皆空,证得阿罗汉就是为了死?那还有什么意义?”
张静清摇头道:“当然不是为了死,而是还债,五蕴之中有一行蕴,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
“若做错了事,欠下来债,不把债还来,不把因果了结,如何能放得下这行蕴?”
“而阿罗汉之前的境界,叫‘阿那含’,也叫‘不还果’,意思是欠债还钱,了却因果。”
“正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便是这个意思,这在我们道门一样适用。”
“你们还记得吗?为师一直都在告诫你们,要注重心的修行,持戒,且不可仗着手段作恶。”
“为人处世的时候,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