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X1飞机待命首飞
已经更新休整完毕,1.4W字!
——————
正当徐申学等几个人闲聊的时候,众多工作人员也在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毕竟这是X1项目第一次首飞,存在着诸多未知的情况,他们必须做好万全之策才行。
并且为了保密,其实这一次的首飞还特地选择了一个机场上空有云层遮挡的天气。
晚上不利于观察飞机姿态,但是万里晴空的话,飞机在跑道上又容易被卫星拍摄到画面,所以只能选择一个有大片云层遮挡的普通天气了。
只要飞机起飞离开机场,卫星想要拍摄到这架造型极为特殊的无人机就不容易了。
毕竟太空中的诸多侦查卫星,一般也是盯着机场,只要飞机不是在机场跑道上被拍到,那么问题就不是太大了。
再者,为了进行保密,该项目其实被伪装为常规遥控型隐身无人机,万一泄露了些许信息,到时候大不了就宣传为遥控型隐身无人机。
毕竟遥控型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战斗机,在外观上其实很难进行分辨,用来进行混淆视听还是可以的。
遥控型隐身无人机虽然也挺重要的,公布出去也会引来一片讨论,但是相对于人工智能战斗机而言,那就不值一提了。
毕竟之前已经有大型隐身无人机进行首飞,并被公布出去了,网络上各种视频一大堆。
从保密角度来看,把X1项目伪装成为一款遥控型隐身无人机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案。
至于彻底保密……让外界一点都不知道那可能性不大。
现阶段还可以跑到这个偏僻的小机场来进行保密首飞,但是后续进行更多的各种飞行测试的时候,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瞒得住的,只要天气良好,飞机只要出现在机场跑道上,他国卫星第一时间就会拍摄高清地面图像。
如果是在一些常规的试飞机场里进行飞行测试的时候,各种视频也会第一时间满天飞。
所以还不如来个混淆视听,告诉外界这是一款遥控型的隐身无人机……至于为什么这款无人机是两侧进气道,尺寸为什么这么大而且是战斗机的菱形布局,而不是攻击机,轰炸机常用的飞翼加上进气道布局?
如果是无人机战斗机的话,怎么解决通讯延迟,遥控指挥一架对通讯延迟要求极高的战斗机无人机。
哪来那么多为什么!反正真真假假,爱信不信!工程师团队们进行最后准备工作的时候,徐申学和合作厂商来观看试飞的人也出了大楼,然后来到了机库里再一次看到了这架人工智能战斗机。
再一次看到这架飞机,徐申学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感叹,这玩意看起来实在太有科幻感了。
比当下的几乎所有已知的飞机,在外形上都更加科幻。
为了全向隐身而打造的无垂尾菱形扁平布局,这是之前诸多隐身的轰炸机以及隐身无人攻击机上的主要特征……但是X1团队却是首次把这个菱形布局,用在了对机动性要求很高的战斗机上。
而且还是两侧进气道,这种进气道放在这里,稍微对航空常识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不是什么轰炸机/攻击机,而是一架具备良好机动性能的战斗机。
无垂尾菱形布局加上两侧进气道……光是这个外形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款隐身战斗机,绝对不会有第二个可能性。
如果再来个座舱的话……完全可以称之为第六代战斗机!
但是X1没有座舱,它就不是一架有人战斗机。
所以是否可以判定为六代机,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有些人觉得,无人机也算六代机;但是有些人认为,有人驾驶的战斗机才可以算是六代机,无人机只是有人驾驶飞机的一个协同作战单位而已。
至于什么是六代机,这需要时间来给予答案!
这个时候,X1项目的一个负责人也上来,为众人现场介绍了这款飞,这一次倒是没有说太多乱七八糟的各种让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了,说的都是一些常规类的东西。
“我们的X1项目,采用无垂尾菱形布局以及高度扁平的机身,喷气口上置,采用了一体化大型中部内置弹仓,弹仓空间充足,足以容纳各种导弹。”
“整机的尺寸长为十七点五米,宽十四点三米,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三十六吨,载弹量可以达到八点五吨,最大航程三千八百公里。”
“搭载新一代发动机使得我们的X1项目具备了超过一点八马赫的最大速度,具备短暂超巡的能力,不过想要长时间超巡,还需要等待新一代的发动机服役,等到新型发动机服役后,最大起飞重量,载弹量以及超巡等技术指标还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听到这里,徐申学想了想后对旁边的一个负责人道:“新的发动机如果研发上遇到了困难,比如一些子系统、材料等问题的话,我手底下也有不少的公司搞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说不准就有材料、技术适合的。”
对这个项目的硬件部分,徐申学之前旗下的企业参与的并不多,也就是在传感器领域里参与比较多,毕竟传感器这东西也有部分是属于半导体传感器,而半导体传感器领域里智云集团自诩第二,绝对不会有人敢说第一了。
此外就是提供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各种新材料,但是这些新材料用在什么地方其实徐申学也不太清楚。
不过既然听说对方的新型发动机研发还需要一些时间,也就主动开口说了几句。
直接接手主导发动机研发这种事就别想了……因为徐申学手底下的科研系统需要在徐申学控股的公司里才可以用。
非控股公司是无法使用科研系统的名额,为这些研发工程师们增加助力的。
而且之前徐申学也尝试过搞劳务派遣模式……那就是自家的工程师加上科研名额后,然后派遣到其他企业去搞研发,可惜系统不给钻漏洞,直接来了个名额暂时失效。
而发动机的特殊性,也不可能整个交给徐申学手底下的企业来研发,这不合规矩。
所以在这些领域徐申学如果要提供一些助力的话,那么就只能搞一些子系统,零部件,材料这些了。
听到徐申学这么说,边上的合作厂商的一个负责人则是颇有兴趣:“我们在发动机研发上的确是存在一些困难,毕竟发动机嘛,再好都是不够好的,问题永远都存在!”
“回头我们再合作一把,看看能不能做到更好!”
徐申学道:“行,我到时候派个技术团队和你们接洽,不管有什么需求你们只管提出来,能不能做到另说,但是万一呢,是吧!”
说着,徐申学道:“也不仅仅是发动机领域,其他方面如果有需求也可以说,特别是半导体领域方面以及计算机领域,在这方面我们还算是有自信的。”
对方道:“那感情好,回头我也派个团队进行接触!”
徐申学说是自信,但实际上在半导体以及计算机领域,包括软件部分,智云集团在国内就是毫无争议的第一,而且是断崖式领先其他企业的第一。
同时他手底下的其他几家公司也诸多方面也有极大的优势,比如南门航天,虽然这只是个航天公司,但是航天航空不分家,很多航天领域的技术,在航空领域也是能够用上的。
再者是海蓝汽车,别看它只是个民用汽车厂商,但是人家搞的可是智能电动车,正儿八经的高科技领域,可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传统汽车厂商。
海蓝汽车在智能化控制,电池,电机,态势感知等诸多领域里的技术积累是非常雄厚的。
比如激光雷达这个东西,海蓝汽车所使用的激光雷达可是自研的,旗下负责激光雷达的子公司,在激光雷达领域里的技术独步全球无敌手,而该子公司的激光雷达,可不仅仅使用在汽车上等民用设备上……还可以使用在特殊领域里,比如无人机,地面无人移动终端上。
海蓝汽车公司所研发的诸多技术,其实都被大量应用到其他领域里。
还有仙女山控股,虽然它只是个搞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的,但是他们往深了说,其实就是搞超高精密设备的,各种技术、材料研发项目多了去,其中的很多底层技术以及材料都是可以用在其他领域的。
所以,徐申学手底下的这些企业,里头还真有不少好东西。
众人一边听着介绍,一边闲聊的时候,徐申学也跟着众人围绕着这个飞机转了一圈。
同时X1项目的负责人还在继续道:“在定位上,我们的这个是算是中型人工智能多用途战斗机,具备传统空战能力的同时,更具备在高威胁空域里进行长途奔袭,打击敌纵深防空节点,指挥节点的能力。”
“同时在X系统的整合下,该机能够接受并整合处理大量友方单位的信息数据,包括常规卫星数据,低轨卫星数据,友机数据,预警机数据以及地面或海面单位数据。”
“理论上,该机甚至不需要开启自身的雷达,就能够友方单位的数据支持下,穿过高威胁空域,对目标单位实施打击。”
徐申学听到这话的时候,嘴角不由得弯起来,这里头的低轨卫星数据,可就是他手底下的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网络所提供的。
徐申学搞的低轨道卫星,提供民用的互联网连接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而已,实际上这玩意还具备了各种侦查能力……在这种小卫星上带个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又不是多难的事。
只是平时没必要不会开启而已,真到有必要了,一道指令下去,这些卫星就会开启上述侦查设备,提供海量的卫星侦查数据。
想一想,好几万个小型低轨道卫星遍布全球,对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实施全面监控,画面也挺美的!同时,更加重要的还是为各种移动设备提供数据支持服务,比如地面的车辆,海面上的舰艇,空中的飞机。
毕竟低空轨道网络,在徐申学的设想里,是给大量的无人车辆,无人机提供支持服务的,是构建整个无人交通网络的重要数据支持网络,这是它的核心作用。
至于卫星互联网……那只是前期商用措施而已。
如此情况下,这种低轨道卫星具备多种功能也就是必然的了。
同样的,这种能力既然可以给民用各种设备使用,自然也可以给军用的各种设备使用……
而诸多无人机的计划里,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数据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哪怕只是充当卫星通讯,也比中高空的通讯卫星更靠谱。
因为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飞行高度更低,距离地面距离更短,数据延迟也更低,此外数据传输量也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