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战锤:从行星总督开始 > 第344章 圣血天使:啊,这些难道是给我们的?!

第344章 圣血天使:啊,这些难道是给我们的?!

bsp; 近些年,摄政王更是发动了不屈远征。

    为了弥补不屈远征造成的财务缺口,帝国又额外向这些富裕的星球征收了一些税,使得星球的情况雪上加霜。

    那位总督梗着脖子告诉泰伯洛斯。

    他们真拿不出更多的报酬了,就连下一次的十一税都不一定能凑得出来!

    见此。

    泰伯洛斯只好饶了总督一命,他对于穷鬼总是有着别样的宽容。

    毕竟那家伙比自己还穷,说不定下次就会因为交不上税而吃爆弹,就原谅他一次吧。

    总督祈求噬人鲨的天使们,希望他们能够向神圣泰拉反映本星球的情况,以降低十一税等级。

    否则再缴上几轮税,这颗星球就毁了!

    对此。

    泰伯洛斯也无能为力,噬人鲨在神圣泰拉的影响力约等于无,冒然提议说不定还有反效果。

    但这位战团长还是想到了办法。

    他告诉总督可以多报一些损失,说星球的人口和财产被噬人鲨掠夺一空。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审判庭以及相关机构的密切关注,得到再次评估、降低赋税的机会。

    实际上。

    帝国的十一税没有太过残酷。

    基本是根据星球的承受能力来设定的,对于某些因为灾变实在不能负担的星球,会重新进行评定,给予其能够负担的十一税等级。

    可律法是律法,执行起来就变了样。

    一些不堪重负的星球的确发出了重新评定的申请,但数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够被负责处理此事的人看到。

    或者看到了不想担负责任、不想管。

    有些评定申请即使被看到,进入了执行的程序,等走完流程派人来,都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

    那些星球还在不在都不一定。

    所以,律法是有,能不能重新评定就属于玄学的范围。

    往往只有极少数幸运或者有贵族支持的星球,才能得到重新评定,降低十一税。

    泰伯洛斯的建议,则是另辟蹊径,选择让噬人鲨背锅来引起帝国的注意。

    等审判庭等机构的人匆匆赶来,就没有人能够忽视这颗星球的诉求了,特别是在涉及帝国天使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这颗星球大概率会被重新评定十一税的等级。

    那位总督听到泰伯洛斯的建议。

    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痛哭流涕地跪倒在,感恩帝皇天使的仁慈。

    天使们再次拯救了这颗星球的人们!可当总督抬起头的时候,却看到了噬人鲨天使们不善的目光。

    泰伯洛斯暴揍了总督一顿,还让智库馆长亲自出手清除了对方的记忆,以应对审判庭的审查。

    之后。

    他又率领噬人鲨们在当地适当地掠夺了一些资源与人口。

    扬长而去。

    泰伯洛斯看来,噬人鲨为这颗星球背了锅,总得收取一些利息吧?

    那位总督得到了减税,噬人鲨毫无负担地得到了一些资源。

    这算是双赢的局面。

    至于审判庭的调查,他倒是没怎么担心。

    噬人鲨早就声名狼藉了。

    一些暗黑且残酷的传说中,他们残忍无比,喜欢屠杀人类,甚至残害了一整个星系的人口。

    然而实际上。

    这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噬人鲨的责任。

    比如巴达布战争。

    从域外归来的噬人鲨被接纳进帝国的军队,共同对抗变节者星际战士。

    他们遵循了高级贵族指挥官的焦土策略,与帝国军队、火天使战团攻击了一个又一个变节者的星球。

    噬人鲨完美地执行了任务。

    他们根据命令摧毁了主要基础设施,并以野蛮凶狠的方式解决了任何阻拦的敌人。

    最终粉碎了所有的变节者。

    当然。

    这场战争也付出了代价,激烈的战斗导致了数颗星球的毁灭。

    然而。

    等噬人鲨按照约定收了战利品走人后,帝国方面将所有的黑锅都甩到了噬人鲨的头上,使其遭受到了许多的攻讦。

    变得臭名昭著。

    对此。

    泰伯洛斯也很麻。

    火天使战团作为主力,干了跟噬人鲨差不多的事情,最后不但得到了星系的统治权,还把所有关于他们的黑暗传说封存了起来。

    变成了拯救星系的天使。

    他只是来帮忙而已,命令是帝国下的,战争是大家一起打的,黑锅却全让他背了。

    更何况。

    噬人鲨也没搞到多少好处,仅仅是把叛徒星际战士堡垒中的财物掠夺了一遍。

    那本就是提起约定好的。

    更冤枉的一项罪证,是说噬人鲨掠夺了星系整整一代年轻的人口。

   &nb>>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倒追三年,冷静期结束他又后悔了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人在斗罗,我的系统去哪了?黄泉快递:亲,记得五星好评哟从柯南元年开始建立穿越者联盟换亲被流放,农科夫人种地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