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内外必攘,则外威不受内乱之搅乱。”
“攘外亦是需安内,使得内政稳固,以免外患趁虚而入,臣以为,内外兼顾乃是先行之策。”
朱元璋眼中掠过一丝赞赏,“国师,此言甚是,真有有一问。”
“陛下,请问。”
“若有臣子觊觎权位,朕应如何是好?”
林澈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权位之争,如刀刃上舞。”
“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有奸臣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天机不可泄露,臣子不可亲疏有别,刚正不阿,必将奸邪自食其果。”
朱元璋的目光如注,扫过朝中其他朝臣,见没有人反驳,这才满意的点头。
他又忽然变幻话题,“那朕再问你,若天下百姓遭受灾害,国库又空虚,朕又该如何施救。”
这问非比寻常,陛下之问。
涉及民生,考验国师之才与心,群臣们更是激动,众皆侧目而视。
林澈神色沉稳,言语清晰:“陛下,民为邦本,本固帮宁。”
“国库不足吗,救民于水火则为先,可废除奢华之事,减轻赋税。”
“次开仓放粮,纾困解难,以陛下仁德普被,自然气象更新。”
朱元璋对林澈投以深意的一笑,心中早已波澜不惊,“好好好!”
朱元璋三个好字出口,殿内顿时静默无声,众臣无不震惊于国师的回答,其洞若观火,正中红心。
朝会结束后,朱元璋私下召见林澈,对他道:“国师,朕今日之问,实为考验你的心志与才智。”
林澈微微颔首:“国师知道陛下心,更明白大明盛世,非陛下一人之力。”
“若臣不以国是为先,恐辜负陛下厚望。”
朱元璋闻言而笑,他很欣赏林澈这番透彻心胸与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他清楚,国师的智慧与才识远超常人。
在朱元璋的心中,林澈的身影愈加高大。
正是他,屡破朝堂危机,又数次保江山社稷于颠覆之变。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