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则是眼含感激,他知道,不仅仅是因为林澈救了他的性命,更是因为这位国师守护了大明的尊严。
其中种种做法虽然不露锋芒,却远胜千军万马。
国师林澈就这样再次在暗流涌动的朝堂上证明了他的非凡的才华以及忠心,这一切,无不显示他的牛逼。
夜深。
京城恢复了平静。
而林澈又回到了他的书房,俯瞰着手中的星辰图。
这个夜晚。
他再次守护了一个王朝的平稳,世间多了一番安宁。
金碧辉煌的宫灯下。
百官垂手。
唯有朱元璋威严的端坐在龙椅之上。
声音洪钟的提出朝政要旨:“爱卿,乾坤制定,四方安稳,朕欲询建议,如何方能保大明万年长青。”
众官员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开口,朝中众多文武百官,尽管有着各自的主张,但在如此庄重的朝议上,却让人忌惮难言。
此时,国师林澈微微前倾着身体,举止从容,如夜空中最闪耀的星辰,他以一种宛如微风拂面的声音缓缓开口。
“陛下,富国强兵乃是国之基石,而治国经世的根本在于人才。”
朱元璋的目光投向林澈,眼中闪过一抹兴趣之色:“哦,国师,你是欲提何策?”
林澈站起身来,他的身影在烛光映衬下似乎格外高大。
他缓步走出,每一个字都分明有力,“臣的意思,欲建立学府,书院为之,在此培养未来之星,教以经世济民之学,耕之以文,武之以武,方能造就兼备儒将之才的良才。”
众官听罢,议论纷纷。
朝堂上一时间嘈杂起来,有官员挑眉,半信半疑问道:“国师此言甚是新奇,但设立书院,需庞大的经费,何来?”
另一文臣则忧心国库开销:“不知此举是否过于浮夸。”
林澈则是波澜不惊,他的神态自若,仿佛已经将这场讨论已在预料之中:“国之根本,贵在教育,书院初立,当务之急,可以由朝廷,士绅共同捐建,有了良才扶摇直上,何愁大明万年之国运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