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
再后,各为自报门第、姓名、年龄,以考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
至此,再裁一批。
第四级:精选!精选则是由用尺子细量少女之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瞭看步姿与风韵。
于是乎,那些脚大、手腕粗、举止不端者,又为落选。
最终留千名美人召入宫中,以备后验。
第五级:留宫!
到得此般地步,则太监事毕,开始分头安排宫中女老宫娥,将美人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进行体测,确定其间三百人成入选留宫之宫女。
第六级:晋嫔!
而这三百名留宫美人,又要由皇帝特派之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智慧贤惠。
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五十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选三!
到此,皇太后或太妃才得出面,从五十人中额选三位供皇帝钦定。
这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
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是矣!既为这一阶段之实载也!
第八级,最终级:钦定!就仍似熹宗时,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之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为亲自召见三人,直行面试。
而熹宗见是三个姝艳绝伦之美人,就真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起来,遂又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这年,张嫣年芳十五。
一般“选三”后陪选之另二美人,亦大都会被封为贵妃,当然也有被赐金回家的。
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大姑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她妹与刘大姑落选,便被赐金返乡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