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74章:灭国战!发兵高丽

第174章:灭国战!发兵高丽

r />
    “这些年高丽方面一直在不断加强对辽东城防御工事的建造,攻打难度比之隋朝要更难。”

    微微停顿后,相里玄奖指着第二个城池介绍道:“这里是高丽盖牟城,是连接高句丽辽水防线两大据点,南面的辽东城和北面的新城之关键城池。”

    “对于战高丽的整体防线布局,有着重要的连接和支撑作用,在辽东城受到强烈攻势的时候,盖牟城便会发兵救援。”

    “这里是白岩城,位于辽东城东北,距离辽东城很近。”

    “城因山临水,四面险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使其成为卡在辽东城旁边的一个重要堡垒,对辽东城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这里是卑沙城,其地理位置靠近海边,对于高句丽的海上防御和贸易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若从水路进攻,则必取卑沙城。”

    “这里是安市城.”

    “这里是新城”

    “这里是玄菟城.”

    相里玄奖详细的介绍高丽前沿地区,各个城池的情况,包括他们的特点,大概的军事规模。

    李世民之所以让其来进行这番介绍,是因为大唐大部分军队将领,是没有去过高丽的。

    对于高丽现在的状况很是陌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进攻前,自然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行。

    也能为接下来的战争制定出更好的进攻路线。

    李承乾默默的听着,哪怕是说有黑火药这样的攻城利器,但也要对高丽的城池防御体系有足够的了解。

    黑火药的主要作用,还是在炸毁城门这块,其他类型的战争,意义就相对较低了。

    当然,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来说,城门就是最为坚固的防守堡垒。

    高丽能扛住隋炀帝的三次攻打,所依靠的就是险恶地形,还有坚固的城防。

    没有了坚固城防,高丽又拿什么来抵抗大唐军队。

    对于相里玄奖介绍的这些城池,最有印象的就是安市城了。

    因为历史上,李世民第一次亲征高丽,安市城之战是一个重要战役。

    此城易守难攻,唐军久攻不下,尽管李世民采用了围点打援等战术,取得了歼灭高句丽、靺鞨联军十五万人的重大胜利,但始终未能攻克安市城。

    安市城的顽强抵抗,也成为李世民东征高丽的一块顽石,影响了整个东征的战果。

    第一次东征,唐军先后连克盖牟等多座城池,大量歼灭高丽军队的有生力量,使高句丽国力衰落,但最终未能达到攻灭高丽的战略目标。

    按理说这样的战果已经是不错了,之所以没能灭国,也有李世民求稳的原因。

    毕竟隋朝百万大军三征高丽都没灭掉,他这里才十万大军。

    久攻不下安市城时,有将领建议绕开安市城,转而进攻乌骨城,进而渡鸭绿江直取平壤。

    不过长孙无忌反对,认为这样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

    为了区区一个高丽,就让陛下去冒险,任何差池都不值得。

    李世民觉得也是,所以选择继续围攻安市城,最后无奈退兵。

    第二次进攻高丽,只是为第三次作准备,采取了小规模袭扰的战略。

    第三次李世民准备了三十万大军,伐木造舰,造海船以及双舫1100艘。

    因为制造船舰花费物资巨大,以至于有些百姓需要卖田地房屋才能上缴物资,导致百姓无法供养子女,米面粮食价格骤然上涨。

    此次东伐使百姓生活质量大量下降,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有州县山僚出来反抗,但是李世民却并没有放弃此次东伐。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三十万军攻打高丽,必能将其一举歼灭,李世民很有信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高丽就要灭国了。

    但偏偏就出了意外。

    次年春季,李世民病重,五月驾崩,第三次征讨高丽也就无果而终。

    (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在大唐卖烧烤这个出马仙有点强!远古封印殿下来自百年后寒门崛起灾年先断亲,手持空间赚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