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是真的。
这时代,也没有人敢,会去随便传大唐的消息。
王玄策在进入到泥婆罗王都加德满都的时候,就从游商的嘴里,听到了关于波斯皇帝,亡国之君,伊嗣埃三世正在被阿拉伯帝国通缉追杀的事情。
为了不耽误太子交代下来的吩咐,王玄策当即就跟泥婆罗国王那陵提婆商讨。
希望那陵提婆能够帮自己宣扬大唐太子令。
那陵提婆自然不会拒绝天朝上使的请求,更何况这还是大唐太子令。
于是消息就这么传到了木尔坦地区。
实际上这样的话,是很容易引发阿拉伯帝国对大唐的恶念。
但王玄策不在乎。
更不在乎所谓的阿拉伯帝国。
在他的眼里,大唐为天下之中,世界之中,文明之源。
日月,天地,都是要围绕大唐在转。
其他的地方,统称为四方蛮夷之地。
所谓的阿拉伯帝国,就跟当年的匈奴那样,是个大一点的蛮夷之国。
甚至在王玄策的认知里,或者说大部分大唐饱学之士的认知中,大食,就是匈奴的后裔。
当年匈奴帝国被汉武帝打败,跑到中亚建国。
现在的阿拉伯人,曾经就是在匈奴人的统治下。
这样的认知比较狭隘,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比较普遍。
中天竺。
戒日帝国宫廷。
戒日王曷利沙稍微有些苦恼。
他对于大唐使团前来天竺交流,自然是满怀欢迎。
玄奘法师让他认知到遥远的东方帝国,也认知到东方帝国的强大。
对于大唐,曷利沙因为玄奘法师的关系,很是亲近。
只是没想到,大唐使团还没到,就已经开始在搞事情了。
但只是短暂的迟疑后,戒日王曷利沙就决定帮助大唐使团。
首先这命令是大唐太子令,是大唐帝国未来的皇帝所发出,这就很具有权威性。
其次对于阿拉伯帝国,戒日王曷利沙也是有些忌惮的。
虽然中间有着木尔坦地区作为缓冲,但阿拉伯帝国的野心太大了,吞并了波斯帝国的疆域,就一定会满足吗。
他们还在攻打西方的罗马呢。
以后会不会打到天竺来?
曷利沙能够一统中天竺,自然也是英明的君主。
帮助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不仅能得到大唐太子的好感,还能给阿拉伯帝国增加麻烦,何乐而不为。
戒日王曷利沙下令,天竺将会给波斯皇帝提供庇护,戒日帝国境内,不认可阿拉伯帝国对波斯皇帝的通缉。
当这个消息传到木尔坦地区的时候,很多小国跟部落纷纷震惊。
阿拉伯帝国跟天竺帝国,这就开始交锋了?
这里头还有大唐帝国。
三大帝国,以波斯皇帝展开争斗。
这也让木尔坦地区的人们心思活络起来。
伊嗣埃三世带着亲卫想要逃亡天竺。
有人想要抓住他们,交给阿拉伯帝国,有人想要交好天竺跟大唐,帮助这最后的波斯皇帝。
很显然,伊嗣埃三世想要成功抵达天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