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也是个聪明的人。
他明白怎样的选择才最有利。
——
杜荷没在长安。
太子党心腹尽皆离去。
东宫里,也就只有太子妃苏玉儿,罗马公主狄奥多西。
可太子妃苏玉儿,并不知道李安俨是太子的人。
甚至都没能知道,李安俨的有关消息。
后宫的杨妃倒是听说了,宿卫统领被换了的事情。
但也没有放在心上,她也不知道。
而知晓的杜荷,人已经跑路出长安了。
一切都朝着太子不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则消息,却在长安城内掀起惊天波澜。
唐朝的传信,主要依靠完善的驿站系统。
驿站之间相隔的距离大约在二十到三十里之间。
正常情况下,驿马的速度大约为日行三百里左右,如果是加急的军情传递,速度会更快,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在六天内传达给朝廷,距离约三千里,平均日行约五百里。
辽东城距离长安,大约有三千四百里地。
九月初七这天。
盖牟城破的消息,传到了皇宫里。
李世民很是高兴。
这代表着东征高丽胜利的第一步。
君臣议事。
李世民笑道:“按照接下来的安排,攻下盖牟城后,便是辽东城了。”
“以全部之主力攻克辽东城,则东征之胜,已是过半。”
李靖说道:“辽东城比之盖牟城更难攻克,恐怕需要耗费更多兵力跟时间。”
“眼下最大的关键,是要保障攻城时,后勤粮草之供应。”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等人点头赞同。
李世民道:“太子跟李道宗在辽东城待了这般久,应是已经打造了足够多的攻城器械。”
“可为攻城提供更多之便利。”
“房卿,如今已经筹备了多少粮食送去。”
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分管户部,军队后勤供应这块,一直都是房玄龄在负责。
“回陛下,已经调用了三百万石粮草,正在送往辽东城的路上。”
李世民微微皱眉:“怎得如此之少。”
五十万人一月所需,大概是在三十万石粮食左右。
正常来说,三百万石都能吃差不多十个月了。
可实际上不是这么算的,因为路上的消耗是大头。
十石粮食在路上就要被消耗掉九石,往往送到军队里,只有十之一二。
补给三百万石,送到三十万石。
也就只能支撑大军攻城三十日。
若三十日不曾攻克辽东城,那就只能因为粮食的问题撤军了。
这也是最为无奈的选择。
“陛下,今年大量民夫被抽到,各出农田荒废,无人收割,以至于河东道,河北道,河东道三道之地收成锐减,若太过征税,怕是对于民生过于影响。”
房玄龄给出了解释。
大量抽调民夫,自然导致劳动力不足,粮食产量减少,这是必然现象。
李世民想了想,道:“从南方运粮,再抽调三百万石送去。”
没高丽之战,不能让大军亏在后勤上。
只能是先苦一苦百姓了。
众人闻言,尽皆称是。
现在局势对大唐来还不错,攻下盖牟城,就等于走出了第一步。
此时。
兵部主事急匆匆入宫。
连忙上报军情。
宦官得了消息后,连忙入殿汇报:“禀陛下,边关急报,大捷,辽东城破。”
这道消息,犹如一道炸雷。
直接就在殿内炸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