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于是他们帮李世民做了选择。
李世民怎么会愿意看到,五姓七望支持魏王夺嫡成功,这岂非是说,让大唐回到了当初南北朝时期,一家一姓可以换天下的局面吗。
况且在这样支持力度下,魏王若夺嫡成功,最后当了皇帝。
那李世民这些的打压,又是什么,白费功夫?
李世民不能同意,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军阀们也不能同意。
届时五姓七望得势,岂非是要打压他们。
曾经帮助陛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功绩,将会成为一个笑话。
长孙无忌先前是想去扶持李治。
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已经没有这个时间去慢慢扶持了。
或许明年,或许后年。
这场政治斗争就要出结果。
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李治来发展的。
长孙无忌如今,也是被五姓七望逼得,只能去选择太子。
政治斗争,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身不由己。
“陛下放心,臣已经在安排了。”
“只是为了不引起猜疑,所有的替换工作,可能到明年年中,才会完全完成。”
长孙无忌回道。
兵部这块,主要是长孙无忌这个尚书右仆射负责的,里面也有他的很多亲信。
太子整顿高丽,攻占新罗百济后。
最好的机会,就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对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的五姓七望根基动手。
曾经李承乾是这么想的,现在李世民等人自然也能猜测出来。
为什么说五姓七望,有国中之国的嫌疑。
这就跟当初澶渊之盟那样,这些地方上的大多数城池守将,要么就是五姓七望的族人,要么就是姻亲。
曾经东突厥能直接突破到长安城下,就证明了五姓七望对这些地方城池的掌控力。
简单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听从诏敕。
但如果是诏敕跟五姓七望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诏敕可就不怎么管用了。
这些年,李世民对世家妥协,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去跟五姓七望掰扯手腕。
不是不能动,而是一旦动起来,大唐会动荡不休,劳民伤财。
盘子太大,很多事情都不能率性而为。
没了东突厥,可是还有西突厥,更有许多部落他国虎视眈眈。
只要让他们看到大唐这头雄狮虚弱,就会跟狼群那样,迫不及待的上来撕咬一口。
中原看似安定,实则边关大大小小的战事,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现在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做的,就是在兵部进行调任的时候,安排一些自己人,进入到五姓七望各族影响范围内的守城将士中。
如果太子真的发动了对五姓七望的扫荡,那么这些将士,就能起到大的作用,得以事半功倍之效。
李世民安插人手,调度赵节,汉王李元昌,都是为了太子接下来的动作作准备。
李承乾其实没说过什么,可父子之间对局势的默契,在这一刻一览无遗。
——
高丽,平壤城。
神武宫。
李承乾对上奏的奏疏,不断进行加印批准。
这些文书,很多都是对从大唐赶来的学子的各种任命。
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