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则是他那位皇帝外甥。
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永宁帝就全力支持。
一旦结果不及预期,翻起脸来,也是毫不留情。
上位不到三年时间,被诛杀的三品大员,就高达四十余人。
虽然半数以上都是因为牵扯到阉党案,才被诛杀的,可手段还是太过激烈。
刑不上大夫,这是封建王朝的潜规则。
毫无疑问,到了永宁帝这里,潜规则没那么管用了。
倘若一视同仁,那么也没什么。
可惜皇帝量刑标准,受外界影响太大。
最冤枉是辽东督师鲍志勇,活儿干的好好的,因为自身是中立派不愿向清流靠拢,就被以阉党余孽的罪名诛杀了。
掀起党争的是清流,可下令杀人的是皇帝。
如果有实质上的犯罪证据,按照大虞律杀人也没什么,偏偏最大的罪名是阉党余孽。
其他什么勾结北虏,密谋造反全部都是瞎扯淡。
导致悲剧发生的本质原因,还是鲍志勇在辽东严查走私,想要拖垮北虏。
战略计划完全正确,怎奈断了晋商的财路。
作为天下几大书院的主要赞助商之一,晋商在朝中的人脉可不小。
第二个倒霉蛋,自然是前任湖广巡抚吕景轩。
他在任上倒是没有触犯谁的利益,也没有被牵扯到党争中,纯粹是前任朱总督太坑。
那家伙率领大军和叛军决战大败,导致湖广沦陷,最后“失陷宗藩罪”却落在了吕景轩身上。
没有别的原因,纯粹是因为他活着,朝廷又需要一个背锅的。
地方大员悲催,朝堂上的纷争更凶险。
因为朝中党争,还有辅政大臣不堪受辱,直接自缢在家中。
距离京师太远,一些事情不方便在书信中交流,真相李牧也不清楚。
反正永宁朝的党争,超乎寻常的激烈。
如果不是清流干的太过火,把大家逼急了,各方也不会为了打击他们,就放任江南陷入战火中。
……
“胡人入寇,快点燃狼烟!”
见到大队骑兵逼急,轮值的小旗官,急忙下令道。
眨眼的功夫,烽火台上就升起了狼烟。
紧接着五里之外的烽火台,跟着升起了狼烟。
一个接着一个,升腾的狼烟从长城边上,一路传递到了大虞的权力中心。
“紧急军情,快开宫门!”
消息传递到京师,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此时衙门已经关闭,属于百官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就提前宣布结束。
朝中三品以上大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皇宫,商议军机大事。
“陛下,消息是从宣府那边传来的,多半是鬼方某个部落缺粮南下入侵。
我朝在宣府驻有重兵,宣大总督李志鸿素来有知兵之名,想来应付这次入侵不成问题。”
见皇帝脸色难看,新任首辅万俊辉上前安慰道。
单独几个草原部落入寇,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一般来说,这些家伙在边界抢完就会离开,不会在长期停留。
造成的破坏相对有限,不会危急到大虞的统治。
只是从狼烟情况来看,明显不是这么简单。
倘若能够是应付的敌人,边军早就冲上去干仗了。
别看大虞在辽东大败,可是在其他地方,还是能够压制住各路异族。
在粮饷不足的情况下,九边各镇偶尔也会深入草原,洗劫几个倒霉蛋部落。
“确定只是几个鬼方部落入寇?”
“北虏那边的日子,现在也不好过吧!
如果不南下劫掠,他们这个冬天怎么过?”
永宁帝冷笑着问道。
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不代表他就是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