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汉已名存实亡,即便是魏王,又有几分忠汉之心?<br><br>只怕魏王一统天下之后,天下也不复归汉矣。”<br><br>“既然改朝换代已成定局,那吾唯一能做的,就是另择贤明之主。<br><br>大乾天子手持玉玺,天命所归。<br><br>大乾太子仁义无双,算无遗策。<br><br>天下群雄来攻,都对大乾束手无策,铩羽而归。<br><br>这些都能证明,大乾可取汉而代之。”<br><br>“臣投到太子麾下,便是弃暗投明。<br><br>能得太子赏识,也是臣的荣幸。”<br><br>不得不说,杨修这张嘴是真会说。<br><br>而且传说之中杨德祖的那股骄狂劲,袁耀并没有体会到。<br><br>袁耀猜测,这杨修可能是之前受到的毒打多了,现在已经老实。<br><br>不投降就容易有性命之忧,杨修如此选择也在情理之中。<br><br>袁耀觉得杨修的上进心,可比郭嘉高多了。<br><br>袁耀对杨修道:<br><br>“德祖能这样想,孤甚是欣慰。<br><br>不过孤麾下不养闲人,德祖想要投效于孤,还需经受一次考验。<br><br>这考验,便是孤给你的机会。”<br><br>杨修面色如常,觉得袁耀考验自己也是应有之意。<br><br>自己对袁耀来说,毕竟是敌国俘虏,不是袁耀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br><br>想让袁耀饶恕自己的性命,甚至厚待自己,那杨修就得展现出应有的价值。<br><br>杨修对袁耀施礼道:<br><br>“不知主公想让臣做何事?”<br><br>“我大乾大兴科举,德祖知道吧?<br><br>我给德祖的任务,就是以杨家嫡子的身份参加科举,并且在科举之中连中三元,出仕于我大乾!<br><br>德祖如果能做到,孤必将德祖倚为心腹,厚待德祖。”<br><br>“如果德祖做不到,那证明你并非孤所需要的人才。<br><br>孤还是会以大乾律法,对德祖进行惩治。<br><br>怎么样,此事德祖可敢一试?”<br><br>袁耀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修又能说什么?<br><br>他恭恭敬敬地对袁耀道:<br><br>“世子放心,杨修必竭尽所能。”<br><br>“嗯,很好。”<br><br>让杨修参加科举,是袁耀深思熟虑的决定。<br><br>如今大乾虽然强势,可在大乾之外,其他州郡百姓心中,四百年大汉依旧是正统。<br><br>心想大汉的豪杰和百姓,依旧有不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