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难得的了,才得以担当陈友谅的贴身侍卫统领的要职,此时也附和道。
“恨元,你有什么打算?”徐东彬用赞同的眼光看着冯恨元。
“若是走散了,我就投到朱老贼军中去。”冯恨元沉声道,似乎已有主意。
“什么?!你要投贼?你!我杀了你……”赵福贵跳了起来,一把拎起钢刀,一双眼珠子直瞪着冯恨元,犹如要冒出火来一般。
“住手!”徐东彬一扬手止住赵福贵,转头望向冯恨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是。”冯恨元点点头。
“也是个办法,恨元你身手不凡,定能在朱元璋手下出人头地,伺机接近朱元璋,让他也尝尝冷箭的滋味。只是此举十分凶险,恨元你一定要保重。”徐东彬道。
冯恨元一声不吭。
赵福贵这才明白冯恨元的意思,呆呆地望着他,不再说话,手中的刀也垂了下来。
“你呢?世成?”徐东彬望向刘世成。
“我也不知道,我一个人无牵无挂的,要不我就跟着冯统领,到朱老贼军中寻找机会。”刘世成只是冯恨元手下的一个侍卫。
“嗯。”徐东彬点点头,又转身道:“二弟,我记得你在老家还有老爹老娘,要真走散了,你就回家种地去吧。”
“不,我一定要替主公报仇,此生不替主公报此大仇,我誓不为人!”赵福贵的刀重重砍在船舱地板上。
“嗯,到时再说吧,先尽量保住队伍,如今到处战乱,还不知道你我兄弟能不能躲过这一劫呢,若是躲不过,什么报仇雪恨全是空话,如今之计恐怕也只能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徐东彬轻咳一声道,转向孟平安:“三弟,你呢?”
“小弟家里已没人了,全听大哥的。”孟平安生性并不冒燥,反而有一种文静的感觉,却偏偏和赵福贵等人结拜兄弟,也确实有些不像,但却又的的确确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好兄弟。
“好,那就这么安排,先各自领兵分头突围,尽量保存实力,保全性命,过了眼下这一关,安顿下来之后,回头再想办法聚首,好好合计合计。”徐东彬拍拍身上的尘土,站起身来。
“大哥,那主公呢?”赵福贵愕然地看了身后床上躺着的陈友谅。
“主公……”徐东彬望了一眼辅佐了这么些年的陈友谅,半晌不语,突地一叹,下决心似地站起身来:“主公的遗体是没法处理了,咱们兄弟一起给主公磕个头,然后……然后把船烧了吧。”
“遵命,军师!”众人纷纷随着徐东彬拜倒在陈友谅的床前。
“好,世成,我们走。军师,福贵,平安,保重,我们先去了。”冯恨元提起银刀,站起身来,一抱拳道,刘世成也连忙站起抱拳。
徐东彬深深望一眼冯恨元,也起身抱拳道:“恨元,世成,你们也保重。后会有期。但愿天遂人愿,你我兄弟终有再见之日。”
“后会有期!”冯恨元团团一抱,再不吭声,转身便行。刘世成紧紧跟上。
“此处不是久留之地,二弟,三弟,我们也分别走吧。”徐东彬一扬手,率先走出船舱,赵福贵和孟平安也连忙跟上。
不久,只见鄱阳湖中,众多兵船之中,一艘并不显眼的大船突然火起,船上似乎有易燃之物,转眼之间便已烧成一个大火团,与即将西下的残阳相交辉映。
***********史实贴片:*************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鄱阳湖大战是中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水战,前后历时37天,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战斗程度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这场战争,为朱元璋统一江南,涤平敌手,进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此战是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朱元璋部二十万,陈友谅部六十万。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龙凤九年(公元1363年)八月,陈理之父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箭身亡,陈理之兄太子陈善儿被擒,陈友谅的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理回到武昌后,继位称帝,改年号为德寿。同年冬天,朱元璋亲征武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