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五十八章 大明如火如荼

第五十八章 大明如火如荼


    到了洪武十四年的时候,通过高炉炼铁以及电弧炉炼钢,达到了年产钢铁一百多万吨。

    这还是因为去年高炉炼铁的速度太慢了,朱云峰已经从现代搞了很多制氧设备,但高炉炼铁再怎么设备齐全,一炉也得五六个小时。

    而电弧炉炼钢则只需要两个小时。

    另外还得建立焦炭炼制厂,炼铁厂,搭建无数个高炉,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否则光靠朱云峰运来的三百多个小型电弧炉,以每台每两个小时可以炼制五到八吨钢来算。一天哪怕只开工16个小时,一年炼制四五百万吨也是轻轻松松。

    不过随着焦炭和铁的产量提升,钢的产量也会迅速增多。

    今年预计年产钢至少三百万吨以上。

    朝廷再建立了几个钢制品加工厂,从现代购买了大量工具,包括简易加工车床,用于制造农具、厨具,在全国各地建立供销社卖给农民。

    除此之外,还有糖厂、罐头厂、食品加工厂、玻璃制品厂等等,基本上依靠现代科技,大明的建设能达到二战前后的水平。

    当然。

    还是那句话。

    由于没有全面铺开。

    没有自己的基础工业能力,无法造设备,就只能从现代购置设备。

    而从现代购置设备的弊端就是量小,而且设备没有检修的能力,一旦坏了也很麻烦。

    因而包括糖制品、罐头制品、玻璃制品等等,都还只是一两个工厂,产量很低,只供应给权贵与富人。

    民间还未普及,想要真正等经济发展起来,商品流通到全国各地,至少得大明有自己生产机器的能力,还需要时间建设。

    只能说有两界传送门的情况下,大明的发展速度远比单纯的过去一个穿越者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很多知识、科技产品可以直接拿来用,不需要再点科技树从头开始,方便太多。

    但同样的。

    由于大明没有进行过扫盲运动,识字率太低,导致即便是新知识,也只能进行小规模试点。

    包括教育。

    朱标在洪武十三年初就成立了南京学校。

    一边广招孩童,学习基础认字知识,一边也招收一些有文化的秀才,开展新式的数理化教育。

    将近三年过去,也仅仅培养出了一批拥有高中学历的知识份子而已。

    即便是这样也已经不错了。

    一来能够找过来的都是高智商聪明人,如果跟不上学习进度就会被淘汰。

    二来都是看视频名师辅导,学起东西来也很透彻。

    到洪武十六年九月份的时候,第一批学生通过了考试,成功从南京大学毕业。

    这些人之前都是十五六岁就考中了秀才的天才,智商和学习能力在这个年龄段达到了顶峰。

    考试内容则是朱云峰从现代搞过来的大量高中考试试卷以及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考试试卷,能通过的便可以毕业。

    在他们毕业的那一天,朱标亲自来到了学校参加毕业典礼,对这些人委以重任,宣布第一批毕业的学生将前往各县,担任训导。

    同时三司挑拨经费给礼部,再由礼部出钱,于各县修新学校,招收学生,进行一定数理化教育。

    最主要的就是开扫盲>>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同枕异梦逼养外室子?和离嫁反派一胎三宝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的刚穿越就被四百斤的女人退婚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