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惶然起身,小脸都有些煞白,束手不敢再说话。
他固然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再聪明,也不过是个小孩子。
此时大臣们已经匆匆抵达。
程颐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来的人是宰相吕公著、中书侍郎吕大防、最近加为知枢密院事的范纯仁以及近来被升为翰林学士加侍讲的苏轼。
这四人与程颐一起执教赵顼,都有侍讲的名头,此时请他们过来评断倒是合适。
司马光没有来他心里是有数的,最近司马光身体不好,连朝都上的少。
还有那文彦博也没有来,文彦博年纪大了,想要请辞,但高太后亦是不让,让他镇着朝廷呢。
不过程颐心里倒还是镇定,虽然苏轼来了,但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都是公正厚道之人,他们是能够站在相对公正的位置上来说话的,而且……苏允再怎么说,都算是新法余孽,这一点就算是苏轼,也是无法视而不见的。
吕公著率领其余三人与高太后见礼,高太后将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怎么看,官家读书的问题关系到国朝的根基,半点也是疏忽不得的,诸位比哀家这个老婆子要有见识得多,须得诸位一起来出出主意才行。”
苏轼在听的时候便已经皱起了眉头,高太后话一说完,他立马道:“太后,此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居正的《四书章句集注》早就问世多时,其中并无出格之内容,官家这时候正是博览百家之时,就算是看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倒是程侍讲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官家虽然说在你的课堂上看别的书是不太合适,但你也不能做出撕碎官家书这等事情来,官家虽然还小,但毕竟是大宋官家,咱们总得保持着尊重是不是?”
此话一出,程颐顿时色变,苏轼这是说他没有上下尊卑,不尊重皇帝,这等罪名哪里敢背,赶紧道:“某正是知道陛下身系国朝之未来,因此才如此大动干戈,这不是不尊重陛下,而全然是为了陛下着想,因此虽然有些过激,但某也不会唯唯诺诺。
苏允此人十分激进,做事不择手段,不顾国家安危,不顾百姓安危,只为了自己的功业,便擅自挑动边衅,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