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避免高太后的猜疑矣。
果然,高太后神色有些阴晴不定看向吕公著以及范纯仁,道:“吕相以及范枢密怎么看?”
吕公著性情敦厚,历来少语,今日进来之后,也没有说几句话,基本上都是范纯仁与苏轼在说。
此时见太后问询,吕公著想了想道:“臣听说苏居正时日久矣,但与之接触毕竟还是很少,但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臣是专门看过的,其中有惊人之语,但并无忌讳之处。
苏居正其人的传说臣亦是听说过许多,做事上有锐进之风范,但亦是颇为沉稳,而且臣并没有听说过苏居中有参与进变法之中。
他一开始在开封府任判官,主理民生之事,后去西北,亦只是一心与西夏作战,与青苗法、免役法等新法全无干连。
而之所以会让人觉得他与新法一党有牵连,一是他娶了章惇的女儿,二是他在新党执政的时候快速升迁,以至于让人以为他是新党的人而已。
依臣看来,苏允才智高绝,是治世之能臣,若是因为一些猜疑而把他排除在朝政之外,实在是太耽误人才了。
所以,臣斗胆,还是给个实际的差遣,至少让他把政务给干起来,他现在毕竟还年轻,正是学东西的时候,若是将其高高挂起,不让他接触政务,那他才智虽高,但也会因此而蹉跎。”
苏轼暗自松了一口气,吕公著能够这么帮苏允说话,也不枉他在黄州的时候每次写信给吕公著都会替苏允扬名。
吕公著毕竟是宰相,他这么一说,高太后神情又缓了缓,点点头道:“吕相公说的是,既然如此,可有什么差遣,可以让这苏允去做?”
吕公著被高太后这么一问,顿时皱起了眉头,一时间还真不太好说怎么安排,倒不是没有合适的岗位,主要是当下着实还是有些敏感。
否则以苏允现在的资历,无论是六部尚书、枢密使、枢密副使、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乃至于三省佐官尽可以做得。
但关键得摸清楚高太后的心思才行,别看高太后这会儿在问苏允可以做什么差遣,但若是推荐一个重要的岗位过去,一来不会被采纳,二来反而会被嫉恨,那反而是得不偿失矣。
吕公著想了想道:“此事容臣想一想,一时之间,臣亦是难以抉择。”
此时苏轼忽而道:“何不让苏允去枢密院,居正懂军事,善将兵,有他在枢密院,枢密院也正好在这一块上做出提升。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