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才实学的,他若断了科举之路着实可惜。
“我捐五两。”江一鸣本意是想带动其他学子也多捐一些,并没有别的意思。
可总有人喜欢过分解读。
“我早说过江一鸣表面看着不争不抢,颇有风骨的模样,实则内心急功近利,极其看重名声。”
“可不是么,大家都捐几十文,最多几百文,他却偏要做显眼包,竟然捐五两,啧啧,这下张夫子肯定会对他另眼相看,院长也会觉得他品德高尚。”
当然也有心态平和品行端正的学子,会出面反驳。
“江一鸣是好心想帮同窗,他愿意多捐一些,吴锦全家就多一分希望,你们要是觉得钱越多名声越好听,也可以多捐一些,何必在这里阴阳怪气?”
“不错,真心想帮吴锦的人不会计较那么多,想捐便捐,不捐也没人逼你们,还有这里是县学,不是菜市场,莫要自降身份,像个长舌妇般嚼舌根。”
帮江一鸣说话的几位学兄,训完那几人,都捐了一两银子。
肖明辉和沈霆想了想,一人捐了十两,不过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想捐这么多,他们之前和张夫子通过气,想换宿舍。
张夫子除了给学子们上课,还负责管理宿舍,虽然他看重吴锦,并且热心地帮忙筹措捐款。
但吴锦那种性格,张夫子也了解,毕竟他自己也是这种性子,既然肖明辉和沈霆跟吴锦合不来,继续住在一起,只会互相影响。
不管是心情还是学习上都是弊大于利,不如让吴锦和那些家境相当的同窗一个宿舍,也能少生事端。
张夫子痛快地答应明年给他们换宿舍。
肖明辉和沈霆原本想和江一鸣一样捐五两的,可掏钱的时候,张夫子多看了他们一眼,他们犹豫了一瞬,又多捐了五两。
后面有几个家境富裕的学子,也有捐十两,甚至二十两的,江一鸣那五两便显得不起眼了。
其实吴锦成绩那么好,如果他辍学,大家等于少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对同期的考生来说是有好处的。
比如差一名就能考上秀才的那种,如果少了吴锦,那他就能前进一名,就不会落榜了。
可张夫子要保吴锦,张夫子能明目张胆的在县学帮吴锦筹款,说明院长也是支持张夫子的。
唉,没办法,老师们珍惜好苗子,吴锦太争气,老师们舍不得他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