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派封山,真武剑碑暂时不对外开放。
随着这一批剑客下山,这消息立马就传遍真武城。
一时间。
集体哗然。
许多等在真武城在排队的剑客们顿时急了。
“我不远万里而来,在此等了一个月,现在你告诉我不开放了?”有人有着怨气。
但刚刚下山的剑客怨气更大。
“老子差一点就悟出一招绝世剑法,就差一点啊,再给我参悟几天必然可以有所获,我不比你惨?”
“那,那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开放啊?”
“这谁知道,骆宗主说是要仔细搜查奸细,免得有外人混入其中,也能够理解,毕竟真武派刚刚崛起树大招风,谨慎些也是对的,我们都受真武派恩惠,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添乱。”
“说的对,我们自然是不能忘恩负义,关键就是这些可恶的奸细,若是让我知道,恨不得将之千刀万剐!”
一众剑客哀声连天,怨气满满,但这些怨气基本都是冲着那奸细而去。
不过。
也有些人经验老道智慧不俗,只是从这些微端倪就猜出了部分。
“我听闻之前考核之时潜入真武派的奸细就有无相门和问剑阁之人,无相门已经赔礼道歉,问剑阁一直没有动静,莫非这审问的就是问剑阁的奸细?”
“很有可能,此事即便不是全部与问剑阁有关,但也脱不开干系。”
他们汇聚在真武城当中,不断议论着此事。
他们心中也是有着某种侥幸,兴许真武派三两天就将此事解决,然后重新开放真武剑碑呢?
不过可惜。
他们注定要失望。
时间缓缓流逝。
一日。
三日。
七日。
……
真武派全然没有重开山门的迹象。
剑客们越发焦躁。
而与之相对。
真武山上却是一片平和宁静。
三百幼苗刚刚入门,需要进行武道启蒙,这些人都是真武派的未来,自然不能马虎,虽然之后可以改易桩功,但刚开始的根基也要打牢。
传功长老孙川海一人自然忙不过来。
几位长老一起负责此事。
根据幼苗们的表现习练不同的桩功,往后再根据各自天赋和努力逐渐拉开区别。
李凌和庄尘两人也在努力起着榜样作用,庄尘已经有十二三岁,但李凌的年纪实际上比这些刚入门的幼苗大不了多少,两人天资俱佳,再加上白猿,给这些幼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十六位新加入的护法亦是被赐予不同的武学,在努力修炼,一个个对真武派归属感提升不少。
根据他们的性格和喜好,也划分为了不同的领域。
不过如今真武封山,暂时也不需要他们下山,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消化着新得的武学。
真武派难得的宁静起来。
自从天下逐渐纷乱,真武派崛起,也难得有这样的时光。
宁奇自然在求道院当中修行,于他而言,没有什么比追逐长生大道更重要的事情,问剑阁之事,只是修行路上的一个小小插曲罢了,具体如何实施交给骆问天去操心他不会多过问,他这个护道人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出手就是。
他现在每日煅神,滴水石穿,慢慢已经和元丹建立起一丝丝奇特联系。
这一步其实极难。
许许多多元丹境武者直至四百年寿终都无法迈出这一步。
但对宁奇来说,却是水到渠成。
他对天人境太熟悉了。
刚刚迈入白雾境之时就已经创出了诸多天人秘术,尤其是天人合一这门秘术,让宁奇已然提前接触到了天地之力的部分奥秘,因此,宁奇突破天人境这个大瓶颈的时候甚至比从玉液境破入元丹境还要轻松。
他每天都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修行对别人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于他而言,却是有着无尽的乐趣。
宁奇在看无相门送来的道经。
无相门不敢敷衍,送来的部分珍藏孤本很有价值。
“万物无形无相,可以相互转化?这个观念倒是有意思。”
宁奇微微一笑,脑海中升起丝丝灵光。
他为什么喜欢看道经?
看的不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道文,而是前人对天地的感悟,或许某一人对天地的感悟有着局限性,有失偏颇,但他总览全部,取其精华,就不会如此,前人偶有的奇思妙想时常让他有所悟。
诸如登天阶、问心台以及他创出的一些武学秘术,实际上都有这些感悟的影子。
其实不仅仅是道经,诸如佛经,杂学,武道强者所著之书,甚至哪怕一位山野樵夫数十年劈柴的经验,都能够对宁奇有所启发。
这是他将来要走的路。
“若是将来能够创出一门无上妙法,可以容纳众生智慧,不知道该是何等景象?”
宁奇有些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