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朝阳城有四万奉军随时待命,若再从辽阳、北镇、盘锦、大连等地调些军队,加上蛮兵、辅兵,或可凑齐十万大军。”<br><br>奉国的士兵都是精兵,欺负一下内乱之中的高丽军,已经是绰绰有余了。<br><br>钱斌也出言道:“如今朝阳城粮草富足,道路扫清后,可源源不断地为前线提供粮草。”<br><br>朝阳城现在是真不缺粮,大豆存满了仓库,还有秋猎保存下来的肉干。<br><br>即便这些都吃完了,还有大量从靺鞨、契丹那里抢来的牛羊。<br><br>陈规甩开一旁抓着自己袖子的诸葛哲,又跳了出来:<br><br>“火药司也不会拖后腿,殿下之前所说的炸药包已经可以量产,铜制火炮已经造了十五门,臼炮造了五十门。”<br><br>“手雷和地雷已经堆满了仓库,足够十万大军人手两三个!”<br><br>李彻看着众人纷纷出言奏报,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br><br>这,就是奉国朝堂的凝聚力。<br><br>当意见统一时,所有人都会一丝不苟地履行职责,贡献出全部力量。<br><br>兵精、将广、粮足,士气高涨,武器先进......<br><br>如此军队,焉有不胜之理?<br><br>陶潜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奉国的朝堂氛围。<br><br>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刚刚还站在自己这边的同僚,怎么转眼间便投向了殿下?<br><br>而且听他们所言,这群文人竟是比武将还要好战一些......<br><br>陶潜皱了皱眉,拱手道:“殿下,虽然我军占据优势,但臣还是要说。”<br><br>“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br><br>“趁着高丽内乱,我军突然出兵,实在称不上师出有名。如此士兵就没有必胜的想法,周围其他国家也因此会对奉国畏惧远离。”<br><br>“朝堂之中,那些看不惯殿下的官员,更会借此机会声讨殿下。”<br><br>“臣不反对殿下出兵,但师出必有名,还请殿下三思而行!”<br><br>陶潜说完这段话后,便退回了位置。<br><br>李彻轻轻点头,他已经不是刚刚穿越的毛头小子了。<br><br>身为王者,做事就不能只凭一腔血勇,要通过全局考虑。<br><br>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奉国要做的是统治关外,而不是一直杀戮下去,让关外所有民族都畏惧奉国如虎。<br><br>自己的确需要一个出兵的理由,一个所有人都挑不出来毛病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