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焕还是派人去向李彻借粮草了。<br><br>向敌军借粮草,这事听上去就很荒谬。<br><br>若是没见过李彻,金义焕打死都不会信这种事情。<br><br>但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只见了一面,金义焕对这位年轻藩王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信任。<br><br>此人卑鄙,行事霸道,却让人莫名其妙地信服。<br><br>要去借粮就得深入奉军营地,金义焕身为统军大将,自然不会冒这个险。<br><br>便派了一名校尉,带了五百名军士,打着使节用的旗号,带着车马向奉军营地而去。<br><br>金义焕都做好了这些人有去无回的打算。<br><br>只过了半个时辰,车队便从奉营中归来,原本空荡的车堆满了粮草。<br><br>见到车队回来,金义焕本是松了口气。<br><br>可等到车队行至城下,他的面色突然变得铁青起来。<br><br>离开安东城时,车队内有士卒五百多人,而此刻回来的竟然只有不到二百人。<br><br>五分之三的人都留在了奉军!<br><br>金义焕快步走下城墙,随手拽过一名从奉军回来的士卒,喝问道:“其余人呢?被奉王留下了?”<br><br>士卒磕磕巴巴:“回、回、回将军,他们不是被留下,而是自愿留在那里。”<br><br>金义焕闻言,脸色更加难看了。<br><br>“李校尉何在?让他来见我,他是怎么带的兵,竟集体叛变投敌?!”<br><br>那士卒面露尴尬之色,不敢抬起头,只得小声道:“将军,就是李校尉带的头!”<br><br>金义焕闻言,顿时沉默了下来。<br><br>原来如此,当官的领头投敌,士兵岂能不从?<br><br>那李校尉也是将门出身,其父在对桓战争中立了功,他一个将门之后,竟是头一个叛变投敌?<br><br>高丽的军队才打败桓朝大军几年啊,竟然糜烂至此。<br><br>金义焕只觉得心神俱疲,强打精神问道:“那你为何不走?”<br><br>士卒摸了摸头,憨声道:“小人父亲还在军中,小人不敢走。”<br><br>金义焕深吸一口气,看向其他士卒。<br><br>不用问,这些能主动回来的士卒,多半都是有亲人在军中。<br><br>金义焕又问:“奉王送来了多少粮食?”<br><br>士卒拱手回道:“可供我军和城中百姓三日食用。”<br><br>金义焕无奈地笑了,事实证明,人在无奈的时候是真的会笑出声。<br><br>李彻此举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高丽军不断地去要粮食。<br><br>每次要粮食都要派兵运送吧,这些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