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像自己整天钻研这些,怎么懂得这么多?……最终她硬生生憋住了浪费时间的吐槽环节,站起身子和卫宫一起在书海中搜寻。
“找到了!晴明公的《金乌玉兔集》,记载了牛头天王是北天摩诃陀王,是曾仕于帝释天的天刑星转世而来,即是说牛头天王与帝释天的关系是下属与上司的关系。”
“《金乌玉兔集》还提及了牛头天王有一段与神道教中北方武塔神(被视为与须佐之男是同一位神)基本相同的故事框架。”
他又翻开另一本《祗园社记》,“无独有偶,《祗园社记》记载牛头天王是武塔神之子,是药师如来的垂迹,也就是说在这里牛头天王成了须佐之男的儿子。”
在这里,药师如来显然和须佐之男划上了等号。
这就是“神佛习合”,东瀛神道教与外来佛教信仰融合而成的体系。神佛习合之中又有一种理论叫做“本地垂迹”,认为八百万神明全部都是佛菩萨、天部诸位的化身(权现)。
比如伊邪那岐是释迦牟尼、阿弥陀如来;伊邪那美是千手观音;天照大神是大日如来、十一面观音;月读命是阿弥陀如来;大国主是大黑天;迩迩艺命是释迦牟尼;稻荷大明神是茶枳尼天、惠比寿是毘沙门天、不动明王……
总之就是这么一一对应下来,须佐之男就成为了药师佛的化身。
“牛头天王又称‘祇园精舍守护神’,供奉祂的神社也叫‘祇园社’,在神佛习合的观点里,牛头天王是帝释天的化身,牛头天王本身又与须佐之男被神佛习合。”
而且众所周知,帝释天和因陀罗也能划上等号,因此牛头天王等同于因陀罗的化身。
当然“帝释天=因陀罗”不是东瀛神佛习合,而是印度教和佛教的相互影响导致的……
“后来明治时期又出现了‘废佛毁释’运动,这些祇园社都被改为了供奉须佐之男,只不过这种政策没能改变民众的观念,民间神佛习合的信仰至今未能完全消失。”
一路听完的夏弥早已瞠目结舌,按照这个理论,东瀛的英灵只要牵扯到神话关系,就能一路延伸到佛教和印度教,马甲越开越多,简直没完没了!
卫宫合上书本,“总之绕了这么一圈捋下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就是,化为牛鬼的丑御前是牛头天王赐子,而背后的对应关系是牛头天王→须佐之男→帝释天(释提桓因陀罗)!”
夏弥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其他地域出身的英灵,是不是也可以强行攀上各种各样的神话关系?这马甲游戏没完没了了是吧!
卫宫则是对夏弥的“举一反三”表示肯定,没错,就是这个思路!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