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的计划,就开始在整个东亚的大型电影公司内部流传开来。
虽然有些很有实力的公司有很大的自尊心,觉得香港这样搞,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同样也可以这样搞,但这些有着民族主义想法的人,在任何公司里面,都不会占据主流地位,所以大公司都很明智的选择了接受香港电影界的善意。只要是想要让自己公司电影卖埠的那些老板们,都支持香港这个庞大的计划。如果说香港本身硬件条件不达标,他们还可以唧唧歪歪,可问题是香港电影界在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把硬件工作给完善了,这样让别的大公司们,都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或许有人会说联合院线三百多块屏幕撑不起这样的市场,屏幕不够,也就是硬件不行。但是所有的大公司们都明白,香港的联合院线屏幕,其实已经够了,因为在这些屏幕上面,香港电影界也做足了手脚。
三百多块屏幕,外在因数是香港地方狭小,承担三百多块屏幕就已经市场饱和了。而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想要在香港上映自己公司的电影,那也是需要争取的,别以为什么电影送到香港来,香港的联合院线都会接,所以你要是有想法,你就得主动出击,要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你们可怨不得我们香港电影人。
这样做,用古语来说,就是二桃杀三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饥饿营销。在这方面,几十年后的小米公司,做得是相当的有创意。直白点说,那就是你爱来不来,不来还没有你的位子,所谓主动,其实就在这三百多块屏幕的问题上面。
人为的造成供需的紧张关系,李明豹他们的算盘,打得相当的不错。而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六叔他们也没有想到联合院线会有这么一层意思。老实说,最开始的时候建立三百多块屏幕,六叔他们的想法是满足香港本土的观众,并且争取十年都不落伍,一次性建设,省得以后再花钱。
但没想到李明豹在联合院线建成了以后,弄出这个大计划,好嘛,香港人都还没有享受到,就弄出这么一帮子外国人,大家一起来发财。而要容纳那么多人,三百多块屏幕,又显得小气了一些,但小气也有小气的好处。那就是大多数人都知道,想要在联合院线上映自己的电影,并不是那么容易,不是说能上就能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公司不合作,会有更多的公司前来合作,想要联合起来和联合院线讨价还价,压根就没有这个土壤。你不做有更多人做,你要高傲,那你就高傲去吧。
所以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只要是东亚地区的电影公司,除了现在的大陆,都明白这个机会有多重要,甚至某些大型电影公司的老板,以前是和六叔一个级别的人物,现在也都专程坐飞机来到了香港,为的就是抢占先机,不让别人占便宜。
而留给这些大型公司的时间也不算太多,稍微犹豫一下,都有可能错过这个机会。尤其是当李明豹在给吴墩说起了这个事情以后,基本上就相当于所有的台湾电影人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