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哪怕真正的收录机都还没生产出来。
然后连西山厂都没当成重中之重,这里面的精心考量让卫东也看不懂啊。
他能想到董雪晴可能会因此得到邮电校的照顾,就很不错了。
但回到江州,坐在红光厂门市部里的角落,悄悄翻看每天的阳光日报,还是有点胆战心惊。
因为于松海的系列报道,花了三篇文章论述过基层到地方,再到省一级的各种实际情况。
又罗列了两篇不同企业的情况之后,笔锋一转,近一周后终于把话题猛然展开到从去年牵动全国人民心情的熊猫救助事件。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有蹭热点的感觉。
前面说这些改革这些企业谁知道啊,绝大多数人不关心某地某厂的事儿,又跟我无关。
除了各地关注上级动向的有心人,根本不会细看。
但这种全国重大新闻事件,热度达到连流行歌手都要为这写歌,还传唱成了家喻户晓热门金曲的地步。
这就算出圈了,任何人看见这条新闻、评述都会多看两眼。
然后于松海又选了个很特别的角度。
《竹子开花给我们的带来的警示》,也算标题党,哪怕不太够震惊。
春季发生的箭竹普遍开花,到秋冬季竹子就会大片枯萎死亡,这是自然界给熊猫生存带来的警示。
但恰好在开花后不久,国际上就通过的修正案限制住了熊猫的国际援助交流,立刻导致熊猫保护区,研究保护中心的资金捉襟见肘。
这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警示?
八年抗战前后,从31年长江水难,33年黄河特大水灾,35年长江洪水,38年花园口决堤,这些自然灾害肆虐全国的时候,恰恰也是最薄弱的时候遭受外敌入侵,这是偶然还是有必然的关系?。
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就是因为贫穷艰难,无力展开大型减灾救灾民生基建,才让帝国列强趁虚而入,痛下杀手吗?
难道我们还要死死抱住穷困局面,让这种天灾人祸再次重现?
靠海外援助,国际援手不可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一切只有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才能国富民强。
熊猫救助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支援,列出收到汇款单多少多少,从几分几角到总额多少。
但真正解决了燃眉之急的,还是来自蜀川地区经济改革商业销售的成果,倾囊相助三十万!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