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二娘子微微皱眉:“要俺去剿匪,俺自己就是匪,吴县尉不觉得这个要求,有一点点……”
吴加亮:“俺也知道这要求有点奇怪,若是别的大王,俺断然不会去求他。因宫大王不是一般的英雄好汉,俺才敢来提这不情之请。据俺近日观察,宫大王起兵,只因心中有抗金之志。如今盘踞东庙子村,经略地方,于民秋毫无犯,潜心只为抗金准备,如此义气,当受俺一拜。俺这次来,也是想请宫大王看在抗金大义上,荡平贼寇,保后方安宁,将来金贼再来时,全县上下才能齐心协力。”
听了这话,宫二娘子心里倒是有点小开心,暗想:得了真君的指点之后,俺一直往“乡贤”的方向努力,口碑都好起来了。以前都是被人当贼,现在连当官的都把俺当好汉。
真君给她的命令是“重整秩序”,宫二娘子当然不会拒绝吴加亮的要求,但她也有别的顾虑:“吴县尉,俺这支即墨义军,也就在即墨县里有几个人知道,但在莱阳县那边,还没人知道俺们义军的名声。”
“若是俺现在率军去莱阳县,虽然俺是去剿匪的,但莱阳县令、县尉、百姓们可不会这样想,他们只会以为俺是去杀人放火的。到时候俺不光要面对莱阳响马,可能还要对抗县尉组织的弓手、厢军,乡绅们率领的乡勇……”
吴加亮的脸色变严肃了:“莱阳县令和县尉你倒是不用担心,但当地的乡勇,却不得不防。”
确实,这是个问题!
义军过境去剿匪,又不能挂着吴加亮的名头,那在莱阳县的人看来,就是一股凶贼入境了,那还不吓死?
到时候莱阳县令县尉肯定是怂着不会动,但莱阳县的本地乡绅们是肯定会有动静的,各家乡绅都会拿出自己的家丁奴仆,组织乡勇保甲,拿着锅盖锄头粪瓢,拉扯起许多队伍“自保”。
这就是所谓的里甲制!
里甲的运作,根本不需要官府的动员,全是靠本地乡绅来管的。
义军搞不好还没和响马贼交上手,就得先跟莱阳县的乡勇们打一场。
那就非常的不美了!
吴加亮皱起眉头苦苦琢磨……
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啊,他当上官之后,一直在用官的方式考虑问题,他是官,老百姓不会组织乡勇来抵抗他。
但听宫二娘子一说,才发现贼兵过境要面对的问题,也不比官兵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