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手中不假。但刘正是汉室刘姓,便是天下最大的豪族。试问诸藩王之中,哪一个不是家大业大,子孙众多,若能多为后世积累些财帛,又何至于数代之后,子孙落魄至卖草鞋为生。
正因如此,刘正便联合各地的虽无实权,但名义还是一方诸侯的刘氏藩王,从东海开始,以极快的速度从徐州到豫州铺开了他的商路,之前还通过董卓的关系去到了并州凉州,只不过如今刘正的盐业还没有伸到冀州而已。
然而,刘正心中亦有疑虑。若是东海盐进到了甘陵,那之前甘陵原有的盐商怎么办?要知道此时敢贩盐的都是豪强,刘正可不会随意为了甘陵王而得罪他人,一起发财方为长久之计,之前在徐州便是联合了糜氏。莫非,这甘陵之盐,乃是崔氏所为?“敢问这甘陵之盐可是崔氏产业?”
崔逢闻言,立即明了刘正之意,为了打消刘正疑虑,遂笑道:“少君多虑了。昔日我甘陵国内海盐,皆由渤海供应所掌控,崔氏并无此等生意。不过,如今甘陵遭黄巾之乱,田土荒废,崔氏损失惨重。族中子弟,多无生计,是以欲再寻一财路。大王体恤民情,便将盐业之事交由崔氏打理。”言罢,崔逢朝刘忠行礼致谢。
刘忠见状,亦附和道:“是啊,崔氏是本乡本土,这甘陵之盐总要交给甘陵人才放心啊。”
如此刘正便心中明了,崔逢虽然官位不显,却是代表甘陵崔氏。崔氏要出头抢渤海人在甘陵的盐业生意,刘忠在后面给崔氏撑腰也能分一杯羹。至于刘正,只是个出货的,谁也不会得罪。
且说这甘陵崔氏,虽为甘陵大族,但比起涿郡崔氏来,底蕴尚显不足。要知道,涿郡崔氏,可是出了崔烈、崔寔等名士。
至于甘陵崔氏,要想进化成那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还需等到崔琰、崔林等后辈崛起。不过如今崔琰尚只是郑玄身边的一名声不显的弟子,而崔逢却已动了光大门楣的心思。
“既如此,此事可行。”有这种好事刘正为何不答应,且他日后要在广宗为县令。甘陵是邻国,日后少不了有叨扰刘忠、崔逢的时候。
随后,刘正便与崔逢商议了几件关于东海盐运输与贩卖上的紧要之事。一旁的刘忠听得心花怒放,心想:这事就这么成了?
他早已嫉妒徐州、兖州几位藩王因刘正之故大发其财。当初刘虞来甘陵为相时,他还曾想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黄巾虽来闹了一通,可又来了一位财神。谁知刘虞甚是迂腐死板,对刘忠所说的卖盐一事只是推给他那弱冠之年的次子。
如今刘正来了,刘忠本以为这位有着“郑门立雪”美名的年轻人会像他父亲一般迂腐。毕竟,一个人在北海的猎猎寒风中,站在他老师的师兄的门外,直到雪没了脚背都一动不动,只为不打扰到师长休息,这种人已经不是用迂阔来形容的了。
却不料刘正问了几个问题都切中要害,三言两语谈笑间便谈成了生意,看来确实是与刘虞不同。不过刘忠不知,刘虞与刘正这叫聪明人装傻,比傻子装聪明要高明得多。
“只不过还有一事要请大王帮忙。”这盐路上的生意本就是刘正浸淫十年之久的买卖,爽快答应了。只不过当下刘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