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夜时碰撞到桌椅的声音;有妇人低咛,男子的咒骂。
只要不死,世间万事,有何不好?有何不美?
两个蒙着面的人,从未有过一句交谈,心底却有了然的相惜。
这是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青二十七不知道肖留白怎么想她。
可对于她来说,在这个惊慌的夜里,因为有了他的陪伴,也或者是因为陪伴了他,她还能感觉到丝丝温暖。
这温暖足于让她撑到天明,令她有勇气把手头的事继续下去。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结点,青二十七与肖留白走到街角。
他欠一欠身,她会意万福,两人转身各自前行,彼此都没有回头。
开禧二年五月初七的《新闻》,有个小角落刊出了临安城外十数乞丐毙命的消息。
武林中没有丐帮,这些无依无靠、举目无亲的人的死,看起来像是无聊杀手的一次游戏。
当十天后的另一场莫名杀戮引起清镜门和半袖门的注意时,这些乞丐之死才重新又再被抬上台面来分析。
不过在开禧二年五月初七,雨后的又一个艳阳天,临安的街头巷尾被众人热烈地谈论着的,依然是大宋闺中绣品拍卖会的风起云涌。
投票时间有五天,今天过半。
渐渐地,有七幅作品从大批绣作中脱颖而出,并且与第二梯队拉开了绝对的距离。
显然,最终进入第二轮拍卖的作品就将从这七幅作品中选出。
按照规则,进入第二轮拍卖的只有五幅绣品,这代表必然有两幅要被踢出第二轮。
人们既然默认韩史杨三家的女子稳操胜券,那么这七进五的游戏实际上是四进二。
第一轮竞赛的绣品都未具名,理论上说,除了内部人员之外,无人知晓这七幅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
人们最多只能从得票数的多少、和韩史杨三家小姐之前的刺绣风格上,大概地猜一猜。
但要将作品和作者一一准确对应,却也没人能打包票。
故而从开禧二年五月初七开始,对《秀丽江山》、《五子戏莲蓬》、《法相庄严》、《喜上枝头》、《孤石》、《牡丹国色》、《灞桥烟柳》这七幅绣作到底是谁人所作的猜测,在坊间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
不,有一幅绣作不必猜。
因为向来不定期、无规律发行的《武林快报》跟在《新闻》后面,发起了特殊时期的每日简报,它无视大宋闺中绣品拍卖会的规则,透露了《喜上枝头》的作者正是横跨官场与武林的周金铃。
更可恶的是,《武林快报》还以《周氏之绣,武林之秀》为题,大肆为周金铃拉票。
同时,分析了她的几位对手,包括半隐半现的韩杨史三人,以及身份不明的另三者。言语间不乏明褒暗贬,捧高踩低。
《新闻》与之反向而行,再而三地强调大宋闺中绣品拍卖会的终极目的是助战,而不是闺秀们的争美斗艳。
这在不少人看来是欲盖弥彰,但是拍卖会的真正幕后推手韩太师府却不这样认为。
在韩太师的眼中,《新闻》紧跟主流,为北伐摇旗呐喊,自然是不同于小道消息的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