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又可以避免小的旱灾。”刘凡于在坐诸位说道。
“何等奇物?”张钧、蔡邕、荀攸、贾诩等无不惊奇。
“改进犁,将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使其更容易破碎泥土,更加省力。改进桔槔、翻车,制造龙骨水车。过几日请诸公与吾一起观看这两件农具的效果。”刘凡大概介绍一下,有些故作神秘。
桔槔,是华夏民间最早的汲水工具。
《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功半。非常的辛苦。
子贡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
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
但这种的灌溉方法依旧很劳累,而且工作量有限。
翻车是刘宏令毕岚制作的。
毕岚是十常侍之一,他除了制作翻车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功绩。但这个翻车并没有用做耕种,只是省百姓洒水之费。
刘凡曾前去北郊路观看毕岚制作的那个翻车,确实有几分后世翻车的影子。
刘凡本想在那时候改进农具,可惜没有机会了。
曲辕犁和水车对华夏百姓的影响很大,后世的乡村,用的就是曲辕犁,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水车。
一个大的水车可以灌溉上百亩田地,只要不遇蝗灾、水患和那种使水流枯竭的大旱,年年都能丰收。
十天之后,申屠钢派人将一个曲辕犁和一批水车零件送到?水旁。
次日,刘凡带着蔡邕、张钧及阴馆官吏一起来到?水。阴馆县也有许多百姓前去观看。
“这就是改进的犁,吾称它为曲辕犁,谁会犁地,套上耕牛,试一试?”
刘凡指着一个长六尺的很“小巧”的犁对众人说道。
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大汉原本的犁长一般为九尺左右,前及牛肩。
汉代的犁是直辕犁,增加了犁壁,比秦时的犁强许多。
曲辕犁长合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