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的办法。综合评估弃尸的工具、弃尸的时间以及被害人的体重等综合因素,我们给凶手做了个模拟特征:年龄范围应该在18-55岁之间,身高1.72以上,体格健壮的男性,凶手具有单独的居住环境,熟悉刀具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解剖学知识。可是我们在整个城区反复进行了三次排查,都没有找到凶手,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扩大排查范围,把周边两个城市的临近区也加进来,同样是一无所获。”
“后来省厅和公安部刑侦专家组直接接管专案组,把突破点放在作案动机上,因为从受害人的年龄职业家庭等背景的分析总结已经基本上排除了情杀、谋财害命和激情杀入的可能性,于是把重点放在剩下的两个动机,也是可能性最大的两个,即仇杀和变态杀人,而变态杀人也就是通常来说的无动机杀人。为此,专案组集中精力对每个受害人的社会关系进行严密甄别排查,并尽可能交叉匹配,以找到共同点或者相似点。”
“与此同时,专家组安排我率领由局里精干刑警组成的‘狩猎队’,在红花路沿线设置了三个点,24小时不间断的荫蔽巡逻、蹲守,希望能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抓到凶手。三个月过去了,专案组穷尽了所有手段,但是却没有在作案动机上取得任何进展,于是最后的希望全部落在“狩猎队”身上,说实在的,彼时彼刻,我和队友们的心理已经有些扭曲,竟然都期望凶手继续作案,好让我们能把他当场抓获,绳之于法。”
“牟老,喝茶。”谷雨端着沏好的龙井和茶具走了过来,倒了三杯之后在椅子上坐下,听老人继续讲述。
“2006年12月31日,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当天吹着很大的北风,因为整天都下着小雨,所以感觉格外寒冷。我和两个同事从中午开始就蹲守在树丛中的地窖下面,透过观察孔监视周围的动静,在我们左右两侧间隔500米左右是‘狩猎队’的另外两个蹲守组。”
“按照凶手的作案规律,12月31日是个关键时间点,所以我们只能连续蹲守,连晚饭都没敢吃,又冷又饿,等到晚上9点之后,气温越来越低,两个年轻的同事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可是我却莫名的异常兴奋,浑身发热,有种强烈的预感。”
虽然说的是十年前的事情,可老人此刻依然血脉偾张两眼发光,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声音变得沙哑干涩:“10点35分,风雨声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异响,我判断声音来自红花湖一侧的树林,马上掀开地窖的盖子钻了出去,同时让其他同事以10米的间隔迅速包抄过去。”
“我们的脚步声惊动了凶手,数十米外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