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帝私人内库中拨款。而内库的银两充裕,主要是来自于总顾问衙门皇庄拍卖所筹集的现款。
此时的皇庄已经卖掉了350多万亩,大约获得了5780万两的银子。不过,由于北方地主们家中地窖藏银耗费过剧,不少地主对于购买土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皇庄拍卖价,也开始屡创新低。
大明朝其实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一年的生产总值规模达到了30亿两白银之巨,但是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不足,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流通的白银大约只有2亿两,远远不足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大明朝大多数的商品交换,还在用铜钱作为货币,甚至部分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
当然了,如果有信誉被市场接受的纸币,倒是能够解决货币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大明朝的宝钞早在明朝中期,已经成为废纸。由于市场不接受持续贬值的宝钞,到了明末宝钞已经彻底废止。而张居正的改革之后,大明开始进入了银本位为主的金融体制。
因为大明市场上流通白银数量的严重不足,总顾问衙门的庄田拍卖生意虽然还在持续进行,但是拍卖的价格却是屡创新低。剩下的土地,平均每亩的价格降低至10两。估计这剩下的70万亩皇庄田地卖掉,再获得五六百万两银子,就是极限了。…,
至于皇庄拍卖的所得的银两,肖图白将1000万两银子,上缴给了内库,让崇祯去解决一些大明王朝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起到的是“维稳基金”的效果!
而其余的银两则留在总顾问衙门,由于总顾问衙门投资能够创造效益的实业经营之中,因此总顾问衙门的4700多万两的现银,是被看做是“发展基金”!
无论如何,两个目标都是需要有大量的货币!
尤其是总顾问衙门,各项投资都需要与白银打交道,白银在市场上流通的速度,更是限制了总顾问衙门的各项产业的发展。
大明朝虽然是银本位国家,却本身却并非产银大国,这怎么办?肖图白不由想到了日本和墨西哥的海外白银。
日本在此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