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二六一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

第二六一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

    崇祯十一年,正月。天津。

    京师从北回迁至南后第一年的春节,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好。北京的朝廷机构,大量的迁往南方后,大量的宗室、勋贵也跟随去了南方,北方的政治氛围稍微淡去后,商业上却的比较活跃起来。

    尤其是天津,经过特区的报纸舆论宣传机器,不断的传播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觉醒。“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等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关于经济、生产力的方面的思辨,在天津早就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大量接受新式思想洗礼的特区新式学生、文官、军人、学者,纷纷抨击片面的中重农主义。提出,社会分红让人们从事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通过鼓励工商发展,天津特区四十万民众,已经切实的感受到了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带给他们的富裕生活。

    过去地主佃农经济模式下,大量的田租收入被地主征收了。一名佃农一年忙到头,整年的劳动收入,也不过是几百斤的存粮,风调雨顺年间也仅仅能够糊口,一旦遇到灾荒、病情的,便会迅速陷入破产绝境。

    而在特区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一名劳动力年能赚10多两银子,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两三两银子,即可解决。剩下的大量的自由支配的个人财产,令他们享受过过去难以想象的富足生活。

    新来的工人还未脱离小农意识,往往是一发工钱。就去粮店中换成粮食。但是特区的粮店,几乎是无限敞开的供应。这些新来的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发现自己一个月购买的粮食,已经足以吃一年,几个月工钱换来的粮食,足以让全家吃几年。而特区的仓库粮食储备,一直在增长,天津本地的产出,加上朝鲜、日本的廉价粮食。让天津的粮价低至1两银子1石米的低价。若是粗粮。一两银子可以买两三石。

    在这种情况下,天津特区的市民们终于知道了——只要有工作,吃饭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而这一切的繁荣,是建立在工业发达的基础上。

    工业需要——原料和市场。在在天津。已经成为了常识。

    江南地区。尤其是松江府的抵制天津棉布,以及断绝对天津提供棉花原料的行动,逐渐的在天津传播开来。让节日喜庆中的天津特区,蒙上了一>>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龙族:路明非不想当夜之城传奇共享魔王与模拟勇者[综英美]与韦恩之子的奔现日常挖丹田废灵根?我通古今轰碎全宗门永噩长夜曹操的痞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