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丈也逐渐借着皇亲身份经商。成为了身家数百万的巨富。当然了。田国丈是最明白一身富贵来自崇祯皇帝的道理,历次皇帝赵勋贵大臣们借钱,也只有田国丈慷慨解囊捐献过几十万两资金。
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时崇祯想要搞皇商制度。由皇帝出资金和政治资源,与商人合伙经营生意,赚取的利益,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其灵感也是来自于田弘遇。
田弘遇虽然没有明确与皇帝分红的文书,但是,每每皇帝遇到财政问题,需要借钱时,田国丈可能是唯一有所响应者。
半晌后,崇祯忽道:“王承恩到了吗?”
侍立在旁的小太监说道:“皇上说在文华殿召见国丈,所以他早在那边候着呢!”
崇祯点头,又问道:“田国丈呢?”
“已经派人去宫外召见田国丈了,估计他也快到了。”
崇祯点头,说道:“起架,去武文华殿!”
文华殿、武英殿等等场所,一般是明朝皇帝招待大臣的宫殿。南京、北京的皇宫,皆有类似的宫殿。
能够在文华殿召见,也属于莫大的殊荣。
到了文华殿外,就等的王承恩,叩拜道:“奴婢王承恩恭迎圣驾!”
崇祯点了点头,令他起来,问:“承恩这段时间,代替朕四处巡视,可是非常辛苦。起来吧!说一说,近期你的各项进度……”
王承恩说道:“奴婢奉命去发给各镇兵马粮饷!奴婢亲自监督,务必将每一笔钱粮,都送达军中,令将士们感受皇恩浩荡。此外,在江南等地置办实业,安置一些退伍十足,也是在做!”
“奴婢所见所闻,士卒们实在太寒酸了。大多数士卒,军饷只能领到两三成左右,家中根本无以为继,尤其是军户,卖儿卖女,妻子在外做暗娼才能养活一下人。非明察暗访,难以晓得,底层军户的艰苦!”
崇祯道:“底层的官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都是朕失职啊!”
王承恩犹豫半晌说道:“奴婢发现,底层官兵困苦。除了因为朝廷财政困难之外,更多的因素是军屯多被军官们私吞了。还有,军官伙同地方的大户,将屯田卖给地方大户。官府、军官、豪门们伙同起来欺压底层军户。而朝廷剥下的饷银,层层都要扒皮。到了基层士兵手中,只剩下一两成左右。”
“还有就是藩镇总兵要么吃空饷,要么超编。比吃空闲更令人发指的是超编,比如刘泽清、左良玉之类的总兵,编制只有两万多人,每年拨款给他们的钱粮也是按照此编制。但实际上,刘泽清手下有十多万人,大多数是山东的土匪流寇。而左良玉更令人发指,裹挟大量的流民加入军队,将军队扩张到50万人之多。而如此多的人数,无论是靠着朝廷拨款,还是地方屯田,都不现实。所以,他们也也直接的和流寇一样,靠着洗劫百信维持队伍。说句不好听的,左良玉就是流寇!有这种流寇作风的总兵官,哪怕是浇灭了当地的其反贼,我大明官军的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