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刘娥是知道的,死鬼老公在世时没少同她念叨过,说是要不然早就一鼓作气拿翻北朝了。
刘娥当时虽然知道他那些话有点替自己找台阶下的意思,不过也明白差不多也就这样了的。
最后一个拿脏,更是不靠谱。你要说一百人里出了那么四五个七八个分子,还好捉拿。可这是一百多万人呐,光是校尉以上便是上万,按照刚才老头的说法,差不多是倒过来,十分之七八都不是好东西,这个腐,可怎么反?
殿中一时间冷清下来,两人都不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好半天刘娥才闷闷地说道?”此三条虽有道理,只是恐怕还急切不得。莱公,你位居枢府,还要尽力周全才是。”
“是,老臣蒙天恩召回,自然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寇准表了决心。
“那就好,那就好。咦,对了,吾有一个想法,你看如何?”
寇准马上挺了挺身子,做倾听状。
“咱们议一议,看看将这些边庭将帅先调换一番,如何?”刘娥仿佛才想起来似的说道。
寇准心中一凛,沉声问道?”将帅调任,也是朝廷惯例。太后如此说,不知是换一处呢,还是调几处?”
“哀家想全都调一遍。”刘娥有些不好意思笑道。仿佛怕莱国公笑自己不懂军事。
“太后,这个却使不得。”
“为何?”
“若说调换一两处,乃边庭常理,自无不可,但若全部调换,朝廷各军顿时手足无措。方才老臣也说过,其中关系枝缠藤绕,急切间岂能理清?到时候军心一慌,恐怕顿起心腹之患。”
“不会如此严重吧?那就算厢军不动,只动禁军又如何?”
“还是不妥,凡调换防务,还需枢府考察各将帅特长、军功、履历、秉性、武艺和韬略等等。贸然调换,未必合适,若只是相邻各军么,又无多大意义。太后何必舍本逐末?依老臣见,还是用那三条,好生整顿一番,不愁无有改观。而且,既可减轻朝廷负担,又可强兵护国,岂不为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