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偷着换了几张镇魂、驱魔符,绿豆就是在床上再躺个十天半月也甭想起来。”
燕赵不明白其中的关键,一时语塞,无从反驳,便转了个话题,兴冲冲的央求爷爷教他修习茅山法术,驱鬼除魔,将来为老五膘子报仇雪恨时,可以助燕老三一臂之力。
“不行!”
满怀期待的燕赵,没料到为老五膘子报仇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竟然都被燕老三一口回绝,而且还貌似毫无商量的余地。刹时间,燕赵仿佛从云端突然跌到了人间,浓烈的失望情绪,将他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
少年时代,燕赵在初次接触《霍元甲》、《精武门》、《十三太保》、《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剧后,便被剧中的江湖人物深深打动,英雄情怀浓郁,常常激动得夜不能寐,没日没夜的幻想,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也能如陈真、郭靖一般仗剑江湖,锄强扶弱。
九十年代初,燕赵初上大学时,香港电影正处于急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名星倍出,佳片不断。开拓出内陆市场之后,在大陆的发展势头更是极其迅猛,录像厅比比皆是,影片内容也从最初的武侠片,发展出鬼怪、言情、文艺、恐怖等风格多样的电影,多点开花,繁盛一时。
当时有段时间,燕赵经常和同学在学校吃过早饭,便逃课去看录像,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往往沉浸在剧中虚假的情境中不能自拨,感叹大丈夫生不逢时,不能生于乱世,习武修道,带三尺剑,立不世功。
如今,剧中的英雄人物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而且还是自己的爷爷,触手可及,原以为少年时代的英雄梦即将实现,想到自己将来可以手执桃木剑(电影里学来的),掐捏指剑决,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与众鬼做殊死搏斗,最终将恶鬼统统踩在脚下,任意践踏,燕赵如何能够不激动!可是事与愿违,燕老三的回绝如当头棒喝,燕赵被震得蒙头转向,又不明白原因,这份失落,可想而知!
燕老三叫过燕赵,吩咐他老老实实坐下,摆上炕桌,又拿出一撂废纸,一支毛笔,挑出七种不同图案的道符,叫他模仿临摹。
过宝山却空手而归!此刻的燕赵,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哪里还有心情安安静静的“作画”,他无精打采的萎坐在炕桌旁,握着笔,眼神空洞,目光呆滞,茫然望着对面供着的神坛,脑子里胡思乱想。
“草!”燕老三一巴掌拍到了燕赵后脑壳上,声音远远的传出,燕赵听到父母居住的屋内传出几声微弱的叹息,又慢慢消失,“磨蹭个几巴毛!快点儿,每样儿一百张!”
“啊!”
燕赵被爷爷一巴掌打清醒了,他自伤自怜,心里不断埋怨爷爷没有人情味,看到爷爷的右手又一次高高扬起,他虽然不甘心,却知道自己的脑壳肯定敌不过爷爷的巴掌,再也不敢磨蹭。
不教就不教!燕赵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一赌气,把满腔怨气都发泄在了手中的毛笔上,下笔如有神,横挑竖划,力透纸背,募练起来。
慢慢的,燕赵呆滞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澄澈,心绪也越来越宁静,神游天外,脑海中空灵一片,符头、符胆、符脚银钩铁划,不断飞舞。燕老三坐在旁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偶尔点头赞许。
亥时三刻,燕赵终于把燕老三留的作业全部画完,他揉了揉酸疼的右臂,满意的打量着自己的杰作,帮爷爷收拾完东西,没有回自己的住处,铺好被褥,挨着燕老三躺下,下定决心在睡觉前和爷爷软磨硬泡,打一场口水战,拼着再挨燕老三一顿骂,也一定要让爷爷答应传授他茅山道术,除魔驱鬼,纵横阴阳。
“吱哑、嘎”
燕赵刚刚拉灭电灯,还没来得及开口和燕老三讨价还价,便听到院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静夜中,分外清晰,很显然,有人正走进院子,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