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算是软科幻、轻小说一类。
另一个有关胡人与珍珠的故事是这样的:
“近世有波斯胡人,至扶风逆旅(注:相当于客栈),见方石在主人门外,盘桓数日。主人问其故。胡云:“我欲石捣帛。”因以钱二千求买。主人得钱甚悦,以石与之。胡载石出,对众剖得径寸珠一枚。以刀破臂腋,藏其内,便还本国。随船泛海,行十余日,船忽欲没。舟人知是海神求宝,乃遍索之,无宝与神,因欲溺胡。胡惧,剖腋取珠。舟人咒云:“若求此珠,当有所领。”海神便出一手,其大*,捧珠而去。”(出处同上)
这两个胡人运气都不太好,好不容易都把宝珠藏在肉里了,结果一个被人皇重新要了回去,一个被海神夺了回去,白白地受了些皮肉之苦,空欢喜一场。但唐朝的胡商中藏龙卧虎,可不光是这些时运不济之人,唐代的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张读曾写过一篇《陆颙》(出自《宣室志》),梗概如下:
话说长安城东有个叫陆颙的,从小就喜欢吃面,越吃还越瘦。这位结实了一群胡人,其中一个倒是懂医学,告诉陆颙:“食面者,非君也,乃君肚中一虫耳。”当时虽然没有“生化危机”、“异形”这种说法,但肚子里有虫自然也是要吃药的。陆先生吃了胡商给的药丸,“遂吐出一虫,长二寸许,色青,状如蛙”胡人大喜,告诉陆先生这青蛙虫是天下至宝,“禀天地中和之气而结,故好食面,盖以麦自秋始种,至来年夏季方始成实,受天地四时之全气,故嗜其味焉。”大意是这虫子是由天地元气凝结而成的,之所以爱吃面,是因为制作面食的麦子秋天播种,夏天结穗收获,(那些改良品种不在其内……)一年四季的天地之气全都经历过了,(大概就像花果山那块石头受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突然就变猴子了;补天石经历了人间风月突然间就开口说《红楼梦》是一个道理……)所以很符合这虫子的胃口。天地间所有的宝物都是天地元气凝结而成的,而这虫子是宝中之宝,有了这个总根,就不怕得不到别的宝物——所以说世上什么最难得?人才啊,消面虫固然罕有,但能透过肚子看到虫子的胡商那更是罕有。
胡商得了这虫子后来到海上,“油膏于银鼎中,构火其下,投虫于鼎中,炼之,七日不绝燎。”用银鼎连烧了这虫子七天,这宝物的大老板消面虫有难,下面的雇员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先是来了个童子,捧了一盘径寸珠出来(瞧瞧……人家一送就是一盘,上面那个老兄好不容易得了一颗,还被海神抢去了),结果胡人看不上眼,把送宝的童子骂出去了。随后来了一个漂亮的玉女妹妹,送的珠子也不合胡商意,最后来了个仙人,送来了一颗直径三寸的宝珠,商人这才作罢,收下了宝珠,停止烤虫。
等歇了火以后那条烧了七天的虫子依旧活蹦乱跳,毫发无伤,看来胡商以后如果没钱,只要招呼一声:“来人,烤青蛙。”就万事大吉了。
故事到此还没完,那个胡人“吞其珠,谓颙曰:‘子随我入海中,慎无惧。’颙即执胡人佩带,从而入焉。其海水皆豁开数十步,鳞介之族,俱辟易回去。游龙宫,入蛟室,珍珠怪宝,惟意所择,才一夕而获甚多。”
原来仙人这颗宝珠竟然是避水珠,胡商吞下去以后(他也不怕胃结石)带着陆先生直奔龙宫、蛟人宫室,拿了无数金银财宝,陆先生从中分了一杯羹后做起了国际贸易,在南越贩卖,“货于南越,获金千镒”,不再出仕,一生荣华富贵,逍遥自在。
以上这些神奇瑰丽的大唐故事或见于正史、或见于笔记,或见于唐宋传奇集,如大唐一般兼收并蓄,异国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胡商,无不想象奇幻,汪洋恣肆,神、龙、仙、人,俱现笔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不过我们继承得太少,遗忘得却太快。
{宜搜小说www.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