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军士,早已不是秃发结辩之辈,闻言皆是大声赞叹,于伏仁轨更笑道:“这么简便易行的法子,吾等怎么没早些想了出来。”胡人文教浅薄,甚至没有姓氏,有的随着征战攻伐,孩童到成年的时代便换了好几个部落,更对头上发型本身也不太看重,不似后世华夏衣冠以为发肤皆受之父母,宁可断头身死,也不剃发结辫。
反而是萧九、李斯等汉人将领脸现忧色,李斯道:“秃发结辩乃是番部风俗,若是强迫依附的部落割辫,恐怕一些原本降服的边地部落又要叛乱。”
他话音刚落,于伏仁轨将酒杯在桌上一顿,闷声道:“连割条辫子也要叛乱的部族,恐怕本身也不安分,正好借此机会甄别出来,一一剪除。”辛古点头称是,边地番部中颇蛰伏着些似党项拓跋氏这样的枭雄,趁着当前国家兵锋正锐时,将其剪除,同时,除掉不降顺的部族越多,军士的荫户和各军的属地扩充也就越大。
萧九、罗佑通沉吟片刻,也赞同此策,见军中诸将都赞同,李斯自量自己如今已是文臣,不好再阻拦众将立功,也不再说话。原本在夏国周边的番族都已臣服,陈德提了这条熟户甄别法,看来又有便宜仗可打,众人又都热络起来。
陈德叹道:“眼下尚且有许多百姓视胡族军士为蛮夷,常常心怀鄙夷,真是令人不安。此外,半秃结辩乃是陋俗,为显示吾大夏国族的英武,此后军中不可再行此发式。”
他这话道中了似于伏仁轨这样的胡族将领的心事,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也滋生出了出华族的文化优越感,这种内心的自信虽然没有表现在明处,但出身边地胡族的军士在和中原人打交道的时候,都会有若有若无的感觉,也会感到若有若无地蔑视。这一直以来在夏军中都是忌讳的话题,谁料陛下居然将它摊开了来说。就连萧九、罗佑通、李斯等华族重臣的脸色也有些不自然起来。
见众人都静了下来,陈德方沉声道:“军官,是大夏国家的栋梁,军士,是吾夏国立国的根基,无分汉胡,只要晋身士人的,都是我大夏国中的精英。我欲使军士受敬重,便延请了教书先生,使军士们既识字,见识亦过于寻常百姓,此乃根本之策。”他定了一定,看着御阶下的重臣。
于伏仁轨拱手秉道:“陛下德政,军中兄弟都受益匪浅,白羽军中有上至祖父辈从不识字者,这一代能识义理,如若脱胎换骨一般,军中兄弟都感恩不尽。”众将也都纷纷附和,识字读书在这年代来说,已是极大提升人的社会地位的事情,在文教匮乏的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