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不是自私的?不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
“二公子放心,杨佺期虽然声名远扬,却还不放在牢之的心上,他不来则已,若是敢来,定要让他知道,压在头上的,又何止玄帅和桓玄二人!”
不难看出,刘牢之对于自己的军事才能极具信心,只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刘牢之的这份自信在卫阶看来,难免是有点自大了,不过这正是刘牢之的特点,卫阶也不点破,刘牢之确是有真材实料的,二人交手,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最好的结果就是二人相持不下,将战局拖入僵局,时间拖得越久,孙恩孙泰叔侄两起兵的几率就越大。
“那就恭祝参军大人旗开得胜,到时候军功在手,朝廷的封赏提拔,指日可待了!”
卫阶过来见刘牢之,不仅仅只是走一个形势,此来既要了解一下刘牢之的心态,同时还要给他一个心理暗示,他卫阶始终都和刘牢之站在一条战线之上。
卫阶的目的就是要两军相持,引出孙恩孙泰,没过几日,杨佺期果然是倾巢出动,数万雍州兵直奔徐州而来,却在徐州以西百里之处遭到刘牢之迎头痛击。
刘牢之其时声名不显,除了谢玄卫阶等有限几人对他的能力颇为了解之外,北府兵以外的诸多势力,大概也就王恭王洵略微有些了解,杨佺期一时轻敌,两军初次交战,以刘牢之大获全胜告终。
雍州军的兵力两倍于刘牢之部,却被刘牢之硬生生地拦阻在堡垒之西,难做存进,而杨佺期毕竟是个久经沙场的名将,在第一次失利之后,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两军互有胜利,陷入到一种僵持的局面之中。
杨佺期想进驻徐州城,而刘牢之想要全歼雍州军,活捉杨佺期,两人的目的一时之间都无法达到。
而徐州方面,卫阶只是象征性地攻了几次青州城,其余时间一直都只是摆出威慑的姿态,处于观望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