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放下,跪到地上叩头,道:“奴婢叩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千岁!”
朱抬手虚扶了他一下,道:“你是父皇的钦差,不必如此多礼,起来宣旨吧。”又对身后的怀恩说道:“去设香案,本王要接旨。”
怀恩躬身应了一声,冲门口的两位小太监摆了摆手,他们早已把接旨用的香案弄好,见到怀恩的手势后,立即把香案抬上来,摆放到大厅的正中间。
朱亲自点燃了三支香,然后跪在香案前,等待太监宣旨。宣旨太监将圣旨拿出来,展开在眼前,唱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皇十四子肃王,通识时变,勇于任事,就藩一年,即开垦良田数百万亩,收获粮食千万石有奇,朕心甚慰。然国朝初创,民力凋敝,北虏犯境,边军所耗粮草甚重。为节约民力,使民免于转输之苦,特令肃王出粮三百万石,以供军需。肃王若能体察朕之用心良苦,则朕无忧矣。”
朱跪在地上,越听脸色越难看,最后一张英气逼人的脸竟然变成了铁青色,他不知道这是朱元璋的主意还是朱允的主意。妈卖批的,当初老子搞变法的时候,你们百般阻扰,除了事先说好的奴隶之外,什么支持都没给。
现在老子好不容易扛着各方压力,冒着兵变的危险,将事情做成了,你们上来就要拿走三成。朱暗自庆幸自己让蓝幼澄修改了一下账目,要不然他们肯定还会要的更多。要知道,明朝九边的屯粮共计二百七十六万石,民运粮一百六十四万石,漕运粮二百四十万石。朝廷一下子让自己出三百万石,那就相当于让自己负担了百分之七十五的运粮,让自己一个小小的肃藩来替朝廷养活百万大军。
宣旨太监早已将圣旨宣完,见朱趴在地上老半天不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王爷,请接旨吧。”
朱面如死灰,依旧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宣旨的太监十分纳闷,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知夫莫若妻,孙云琦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