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是御膳房,御膳房是清朝才有的机构。明朝负责皇帝饮食的是光禄寺。
所以光禄寺卿虽然只是个管伙食的官,但级别可不低,从三品,被称为“小九卿”。
只不过到了明朝后期,皇帝们就渐渐不喜欢吃光禄寺的饭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难吃。
明朝人谢肇曾经说过,如今光禄寺给皇上做的“御膳”,其实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等等新奇的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放到一起猛烧猛煮猛炖再猛加调料罢了,这完全就是后世的食堂菜,谁吃多了都会腻。
根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北京城流行的谚语“京城四大不靠谱”: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方。
民间都如此吐槽,皇帝就更不吃了,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明朝后期皇权旁落,文官集团强势崛起,所以他们对皇帝也就比较敷衍了。相信在朱元璋的年代,光禄寺是不敢随便做些难吃的菜来混弄老朱的。
可怜的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费劲了心思,可是他的后代们最后还是因为皇权被削弱,不能掌握帝国的全部资源对付内忧外患而亡了国,这大概就是一种宿命吧。
话题继续回到明朝皇帝的饮食上,由于明朝后期光禄寺做的饭实在是难以接受,皇帝们只好另辟蹊径,找其他人做饭。
这群人就是太监。
根据《酌中志》记载,凡是皇帝大人每天所吃的东西,都是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以及东厂提督太监这两三个人轮流操办。
当然,具体做饭的不是这些伟大的公公们,他们混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怎么可能跑到厨房里抡大勺子,就算再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也不会做出这么掉价的事,让人看笑话。
具体负责做饭的是那些太监家养的厨子,太监是断了根的人,这辈子也不想着为后代留家产,他们一旦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