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地说道:“今日是家宴,不必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都起来吧。”
“谢陛下。”“谢父皇。”郜氏和迪丽娜扎相继行礼道。随后,迪丽娜扎便扶着郜氏站了起来,盈盈地走到了她们的座位上。
眼看着儿孙团聚,家庭和谐,朱元璋高兴地眉开眼笑,大手一挥,指着八仙桌四周的座位说道:“都坐下吧,一家人吃顿饭,就不要整那些虚的了。”
“儿臣遵旨。”“孙儿遵旨。”“臣妾遵旨。”众人又冲朱元璋施了一礼,然后纷纷依照座位做了下来。现在出去吃饭也要排个座位,领导必须坐在正座上,剩下的人按照身份由高到低,坐在领导的身边。
朱元璋自然是坐在最上首,他的两边分别是郭宁妃和朱允,其次是朱和郜氏,再次是迪丽娜扎。
朱允虽然是晚辈,但却是储君,按照国家的制度,整个大明朝除了朱元璋以外,谁的级别也没有他高,因此得以坐在朱元璋的旁边。
这也是老朱一贯的安排,目的就是让朱这些藩王们知道,你们虽然是叔叔但却是臣子,必须要老实安分,在老子死后,一定要好好的辅佐太孙,不能有非分之想。
活了两世的朱对这一套虚礼自然是了然于胸,他心里清楚的很,朱允的储君之位是绝对不会动摇的,有绝顶聪明的老朱在那里盯着,你耍多少小聪明都没有用。因此坦然地坐在了朱允的下首,并且十分客气,脸上没有一丝不满,还冲着朱允频频地微笑点头。
这一点令朱元璋十分满意,他的其他几个儿子,还真有几个令不清的,让他们坐在朱允的下首,就像是让他们吃大便一样令他们不情愿,他们总是喜欢摆叔叔的架子,认为既然是家宴,叔叔就该坐在侄子上面,为这件事,朱元璋已经发了好几次火了。现在朱这么老实恭顺,且不说他是装出来的还是真心的,有这个态度,就让老朱高兴,这最起码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守规矩的人。
所有人都坐定之后,作为家长和皇帝的朱元璋开始了开场白,朱元璋一改以往的严肃之情,用十分和蔼的,平顺的语气微笑着说道:“今天设这个宴席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给儿接风,儿自从就藩以来,政绩显著,不仅一年之内就解决了粮食问题。还接连击破沙洲、哈密、回鹘等势力,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两千余里,实在是功不可没。”
朱立即站起身来,拱了拱手道:“多谢父皇夸奖,儿臣能取得这个成绩,完全都是仰赖父皇的天威。若不是父皇和母妃给了儿臣这么大的支持,儿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个成绩的。今天儿臣就借着父皇的酒,敬父皇和母妃一杯,了表儿臣的孝心。”
说罢,端起酒杯,先后向着朱元璋和郭宁妃行了一礼,然后仰起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见到自己的儿子这么懂事,朱元璋也是乐得哈哈一笑,伸出手来向下压了压,对朱说道:“坐下喝,今天喝酒吃饭都不许站起来。站起来喝的酒算是白喝。”
朱嘿嘿一笑,用衣角轻轻擦了擦嘴边的酒渍,道:“谢父皇。”随即恭恭敬敬地坐了下来。
朱元璋喝了一小口酒,算是对朱敬酒的答复,然后放下酒杯,转过头去一脸慈祥地对朱允说道:“允,你十四叔辛辛苦苦为你守卫边陲,还为朝廷贡献粮食马匹,这说到底都是在为你保江山,你不该敬你十四叔一杯吗?”
朱允闻言立即乖巧地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递到朱跟前,道:“十四叔,允敬你一杯,多谢十四叔为朝廷做的贡献。”
朱也是十分客气的双手端起酒杯,递到朱允的酒杯旁边,放的位置比他略微低了一点,笑道:“太孙不必客气,这是臣的本分。”
朱元璋一听这话倒是皱了一下眉头,虽然他很希望所有的藩王都像朱这样安守本分,甘居臣位,但是这里到底是家宴,让做叔叔的给对做侄子的如此卑躬屈膝,怎么看怎么别扭,国法再大,也很难完全盖过人伦,当即摆了摆手,不耐烦的说道:“老十四,你今天就不必如此客气了。朕已经说了,这是家宴,你是做叔叔的,你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