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兵两路,一路直驱武关,一路出兵汉中,绕道岐山,占据渭水上游,再夺散关,两路夹击,定能克取长安!”
这时,高炽也起身接话道:“将军说的没错,攻取汉中,不但能从后面攻击长安,将来也能乘势南下川蜀!此地甚为关键!我赞成慕将军的进军方略!”
眼下最有实力的两位将军都开腔了,那么其他将领还有什么异议呢。
“殿下,慕将军与高将军说的很对,取武关是攻坚战,取散关更是长途奔袭,虽难但是一招妙棋!”邱少平也起身赞成道。
“嗯,三位将军所言极是,本王便依将军们所言,按此方略进军!”萧墨珩赞道,随即他又补充道:“不过,我们依旧要留重兵镇守襄阳和南阳,一旦出兵长安,襄阳便是我们的供给之地,各路兵马的粮饷器械均从襄阳运出,另外,等我们攻克长安后,便可乘势夺取洛阳,从南阳向东北便可出击洛阳,到时候几路大军合围洛阳,成就盛世壮举!”
众将闻言才知萧墨珩早有收复故都之意,心潮不免为之澎湃,遂拱手齐声道:“殿下深谋远虑,我等敬服!”
“哈哈…各位将军免礼!”萧墨珩朗笑道,只是留何人镇守襄阳为上呢?当然他心里有一个最佳人选,只是还得这人主动提出才好。
显然,聪明人不止一个,沐箫和立即列出,高声道:“殿下,我愿镇守襄阳和南阳,他日与殿下合击洛阳,北定中原!”
“好!”萧墨珩高兴不已,立即绕过案几,走下台阶,扶住沐箫和,诚恳道:“那就辛苦世子了,钱粮调度也全靠世子!”
沐箫和谦和一笑,“比起殿下前线作战,我算什么辛苦,请殿下放心,我一定全力协助大军北伐!”
“世子忠贞赤诚,墨珩岂能不放心?”萧墨珩笑道。
留守襄阳的最佳人选便是沐箫和,这一点萧墨珩知道,沐箫和自己也明白。高炽与慕白均需在前线作战,不得抽身,而守住襄阳者,不但要善于调兵遣将,谋划全局,还能善理内政,做好后勤供给事务。更重要的是,一旦长安攻克后,还能为帅攻取洛阳。显然,沐箫和是最合适之人,此外,他之所以自请留守襄阳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不能违背萧墨琤的意思,毕竟朝中不愿大军出兵长安,而他留守襄阳,也算给萧墨琤一个交待。
众人见主帅和副帅共结同心,也是振奋不已。
随即沐箫和退至一侧,萧墨珩接着道:“敢问哪位将军愿意攻取武关呢?”
众将你瞧我,我瞧你,一时有些犹疑不定,武关毕竟是天下名关,易守不易攻。
高炽淡然列出,拱手道:“殿下,宜城一战,炽打得不痛快,希望殿下将此关隘交予炽,炽一定为殿下夺下武关!”高炽言语之间快意洒脱,竟是无丝毫胆惧之色。
“哈哈!此战非将军莫属!”萧墨珩大笑道,无论是此前的高炽不战屈袁桢之兵,还是近日宜城和襄阳之战,高炽并未显露身手,显然武关才是真正给他立功的机会。
“多谢殿下!”高炽慨然一笑,随即退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