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佛顶光明星宫法界与般若仁王宝轮坛城,虽然都是以“护持国土”著称的祈禳神通,二者之间却还是有点区别。
佛顶光明星宫法界虽然以大日如来为主尊,以炽盛佛光统御诸天星神,但那一众星神终究只是六凡法界所属的六欲诸天。法理既然落在十丈软红之中,那便只是世间法门,于佛家看来,不过是外求神通之用,终究落入了外道中去。
至于那般若仁王宝轮坛城,既然源出,佛门中不少大神通之士,也传下了许多仁王护国经相关的修法、仪轨乃至真言手印之密,但这些修行法门就显得不那么单纯了。
如果只是借着“仁王护国”的名头,挑动那些一朝一代的君王,以护持国运的幌子换自家修行的进益,倒还罢了。毕竟佛门中固然有餐风卧雪住坟地的苦行僧,但密宗修法,从来都是烧钱的窟窿,从香木草药到金银珠玉,甚至工匠艺人、美女姣童,需求都不算小,不找些财大气粗的冤大头做施主,根本支撑不下来。
但是纵观的经义,其中“护国”云云,更像是顺道给的赠品纸巾。要知道不动明王加四位大菩萨,所表达的乃是诸佛之德、诸佛之智、诸佛之行、诸佛之愿,涉及了佛门最核心的法理。不论在哪个层面上,这等明王菩萨,都占据着佛门精义最核心的位置,直指佛门涅之真意。
和那些负责打伞、撒花、看场子的天人鬼神比起来,双方的差距就像是主人和护院的分别,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而动用到这么多牵涉佛门根本义理的大菩萨,所推衍出来的神通,又岂止是护持一国一朝那么简单?须知道,当年释迦族灭国之时,释迦牟尼身为佛陀,也只是坐看业报到来、亲族死绝而已。
而那般若仁王宝轮坛城,既然根子就放在不动明王与四尊大菩萨身上,其中反倒没有天人鬼神、红尘六欲存在的余地,说是护国神通,倒不如说是护教神通
依之意,国家的存在,也不过是因缘和合下的俗谛幻化,唯有佛门那不落二边的涅寂灭之道才是唯一的真实,虽然这“真实之域”,从人天六欲众生,到小乘四果罗汉,乃至缘觉圣者、菩萨十地,沿途攀登间所见风景总有不同,但总越不过佛门这个根本去。
在那部的叙述中,凡是受持这部经文的国王,不是立刻证悟小乘果位,就是干脆出家求取更上一层功果。也就是说,在这部佛门秘法预设的条件下,所谓的“仁王”,不是仁厚治国之君,而是干脆就是头戴王冕的佛门中人而且最起码也是得了三昧定境,修到小乘果位的佛门高人!
所谓“仁王”既然都是僧王,那所谓国土,自然也不是世间之国,只会是真正佛土。
佛门所谓佛土有四品,四果阿罗汉所居为方便有余土,十地菩萨所居为实报庄严土,诸佛所居为常寂光净土,而四圣六凡共居之地,则是凡圣**居土。
也就是说,这般若仁王宝轮坛城的护国之能,护持的绝非人间王朝,而是这等统摄四圣六凡、彻底为佛门真意染化的佛国最起码也是凡圣**居土的档次!
如此一来,这部神通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些,世间帝王不论如何信奉佛法,但终究不是真正佛门弟子,不要说三昧定境、四果修为,就是信佛的发心上,也基本是在“求福免灾”四个字上打转。若是执迷得深了,便如梁武帝一般,落个饿死台城的可悲下场,还在佛门修行僧口中作为反面教材公示,根本不落什么好。
这等人物,或许心智手腕多有值得嘉许之处,但是不论是求福、免灾、贪生、惧死,发心起处就已经迷了本来灵明,和佛门心法所求的那一个“觉”字,说南辕北辙都算是轻的。如果说证得佛门小乘果位之人,其自性便已如璞玉新磨,这些人的心性就是茅坑中又臭又硬的石头,除了六欲魔,无人看得上眼,怎么能够统合凡圣**居土这等真正佛土?
> --